国新办发布:新型工业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再创佳绩
AI导读:
1月21日,国新办介绍我国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尤为突出,年产销量迈上千万辆级台阶,充电桩建设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1月21日,国新办隆重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了我国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详细阐述了2024年我国工业经济的整体表现。
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我国工业经济依然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具体来看,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9个行业实现了正增长,其中电子、有色、化工、汽车等重点行业对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四成。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9个百分点,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6.2%。
在投资增速方面,制造业投资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全年同比增长9.2%。特别是在“两新”政策的推动下,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高达15.7%,比全部投资高出12.5个百分点,拉动了全部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
发布会现场照片由每经记者李宣璋拍摄。
我国充电桩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建成充电桩1281.8万个。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新能源汽车已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购车首选。张云明副部长介绍,过去十年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从万辆级跃升至千万辆级,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市场的比重超过六成,成为了中国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显著成效,可以概括为“一个突破、三项提升”。“一个突破”是指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均迈上了千万辆级的台阶,分别达到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在汽车新车总销量中的占比达到40.9%,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三项提升”则是指产品性能、产业体系和使用便利性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产业体系方面,我国已建成了涵盖基础材料、零部件、整车、制造装备等全链条、完备高效的产业体系,向全球供应了70%的电池材料和60%的动力电池。在使用便利性方面,以充电服务为例,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充电网络,包括1281.8万个充电桩和4443座换电站,15分钟充电80%的快充技术也已实现量产应用。
面对国内竞争加剧、国际贸易壁垒高企等新形势新挑战,张云明副部长表示,下一步将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针对性采取措施,努力保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在会上还介绍了我国消费品工业的发展情况。消费品工业涵盖人民衣食住行、教育康养、文旅医疗等方方面面,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2024年,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增速高于2023年同期3.6个百分点。在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带动下,家电领域消费增长尤为突出。
为了进一步提升消费品工业的发展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实施消费品“三品”战略,不断夯实扩大内需战略的供给基础,进一步丰富百姓的消费体验感和获得感。其中包括全力以赴扩内需、千方百计优供给和多措并举促升级等多方面的措施。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有删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