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新型骗局频发,官方发布警示
AI导读:
近期,数字人民币领域出现新型骗局,不法分子假冒官方名义发布虚假公告,诱导公众上当受骗。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警示,提醒公众提高警惕,加强甄别,谨防上当受骗。同时,专家建议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数字人民币知识,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北京商报讯(记者刘四红)近期,数字人民币领域出现的新型骗局引发了官方的高度关注。1月21日,据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的警示信息,有不法分子假冒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名义,散布虚假公告,声称“投资数字人民币100万可返现104万”以及“有偿征集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广员”等,严重误导公众,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数字人民币,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态法定货币,与实物货币保持1:1的兑换比例,其价格稳定,不存在任何炒作空间。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严正声明,从未发布过任何关于“投资数字人民币返现”或“有偿征集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广员”的公告,也未设立过“数字银行”,更未组织过任何形式的“数字资产”登记、认购、投资“数字人民币平台”或发放“数字资产红利”等活动。因此,各有关单位、企业及广大民众需保持高度警惕,仔细甄别信息,以免上当受骗。
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的深入,以“数字人民币”为幌子的诈骗案件频发。这些骗局主要分为两类:“假发布”和“假推广”。前者通过冒充人民银行相关部门,发布虚假公告,编造“数字人民币平台将下发数字资产红利”等谣言,利用电话、短信及社交软件广泛传播,诱导用户点击非法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而骗取资金。后者则通过建立所谓的“学习群”,散布关于数字人民币的不实信息,诱导用户共享屏幕、视频参与推广,骗取用户敏感信息,达到诈骗目的。
数字人民币骗局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借数字人民币名义开展“投资交易获利”、“共同富裕”、“账户限期开放”等活动;以入会、入股、福利为诱饵邀请加入数字人民币讨论群组;在数字人民币官方活动之外的App、网站填写个人信息;以及通过电话、网站、手机应用提供假冒的数字人民币App等。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指出,除上述骗局外,还有不法分子以虚假的数字人民币优惠活动、保险、理财等为幌子,诱骗受害者绑定银行卡、存款,进而盗取资金。更有甚者,利用数字人民币账户为境外电信网络诈骗、赌博等犯罪活动拆分转移赃款,通过ATM数字人民币兑换功能取现等方式“洗白”非法资金。
王蓬博认为,公众对数字人民币的认知不足,对其功能、使用方式及推广途径了解有限,使得不法分子能够利用信息差进行诈骗。同时,高额获益的投资心理也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以投资返现、推广获利等为诱饵,诱使公众上当受骗。
对于后续治理,王蓬博建议,应通过官方媒体、社交平台、银行网点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数字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正确使用方法和常见诈骗手段,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和防范意识。同时,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应完善数字人民币交易的监测系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时监测异常交易和行为,及时发现和阻断诈骗活动。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再次提醒,公众使用数字人民币App时,请务必通过官方下载渠道:试点地区用户可在手机应用市场搜索“数字人民币”,或登录网址www.pbcdci.cn,下载并注册数字人民币App。
此外,消费者还需注意,避免下载仿冒App、访问仿冒网站;不要轻易加入以数字人民币为名义的讨论群组;不要在非官方App内轻易填写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将手机借给他人使用;不要轻信陌生来电显示号码;不要加入打着数字人民币旗号的ICO(代币发行融资)传销组织。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