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推进药品耗材追溯信息采集,赋能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AI导读:
国家医保局计划向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采集药品耗材追溯信息,建设统一的医保药品追溯信息采集应用平台,以保障医保基金安全、促进精细化管理、保障药品耗材质量安全,推动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药品耗材追溯信息采集应用正在逐步拓展至医药产业链的上游环节。近日,国家医保局举办新闻发布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国家医保局正着手从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中收集药品耗材追溯信息。相关企业需将三码映射关联信息、大中小包装级联信息以及生产环节追溯信息上传至国家医保局信息平台。
据国家医保局数据统计,截至1月15日,已累计采集国家医保药品追溯信息高达158.06亿条,成功接入88.09万家定点医疗机构,接入比例高达94.7%。在过去的一年里,信息采集工作主要聚焦于连锁药店和医疗机构等零售终端;而到了2025年,这一工作将逐步向医药产业的上游延伸。按照规划,4300家药品生产企业和1.1万家药品流通企业将被纳入药品追溯信息采集的范畴。
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主任付超奇在会上明确表示:“下一步,我们将遵循自愿、互惠的原则,积极推动生产和流通企业的接入和信息采集工作。”
这意味着,中国将着手构建统一的医保药品追溯信息采集应用平台。该平台将实现国家级、省市两级的信息采集、部署和调用,服务于管理部门、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定点医药机构以及参保群众这五大主体。它将精准打击串换倒卖“回流药”、空刷套刷医保卡、伪造处方等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行为,并加大惩处力度。
这一举措对企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目前,我国医保药品品种多达24.7万种。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的医保药品产量约为600亿盒。从生产企业出厂到流通企业,再到医院、药店以及消费者手中,一盒药品平均需要经过3至5个流通环节,每个环节都会产生追溯信息。粗略估计,全国一年将产生1800亿至3000亿条追溯信息。
这些庞大的数据背后,支撑起了中国一年医药产业2.9万亿元的产值。当所有数据上网后,不仅能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促进相关机构的精细化管理、保障药品耗材的质量安全,还能推动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付超奇介绍,每年600亿盒药品从上游的4300多家生产企业,经过1.1万家流通企业,再到达93万家定点医药机构,最终通过100亿人次的就诊治疗行为(包括门诊和住院),落实到每一个参保患者身上,每人次就诊行为平均购买六盒药。此外,药品追溯码的发码机构主要有6家(医保部门仅采集码,不赋予码)。
付超奇指出:“从上游到下游的流通环节,涉及的主体越来越多,异质性越来越强,同时价值也越来越大,但采集难度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在最后的就诊和销售环节,这里的追溯信息包含地理位置、医院、药店、患者、医生处方等,可以说占据了整个信息链条上99%的价值量。”
在过去的一年里,媒体曝光了倒卖“回流药”、欺诈骗保等违法行为,其中大多数都发生在零售终端,上游的生产企业对此并不知情。然而,要从源头上堵住这些问题,就必须从生产环节做起,让生产企业了解产品的流向,进行精细化的渠道管理。
对于生产和流通企业,国家医保局本着自愿互惠的原则,如果相关企业上传数据,医保部门也会提供数据作为交换——向企业批量提供其产品符合国家规定的全链条追溯信息(对流通企业下游信息仅提供至下游一级),从而为医药产业的发展赋能。
付超奇强调,销售环节的追溯信息对生产企业具有极高的价值,企业能够了解到自己的产品具体销售到了哪里,从而进行精细化的渠道管理;对于不良反应,也能及时准确定位到对应批次的产品进行召回。“用上游1%价值量的信息交换终端99%价值量的信息,可以说非常划算。”
因此,国家医保局呼吁广大生产和流通企业积极向医保部门上传自己的信息,以免在同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付超奇还表示,追溯信息大数据在未来还能应用于更广泛的场景,包括促进药企药品耗材的研发创新、优化产品销售策略;推动追溯信息在商业保险领域的应用、加强理赔风险防控;将追溯信息金融化、推动银行为药耗企业提供精细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以及推进“AI+医疗”、“AI+健康”等领域的创新。
参保人如何查询药品追溯信息?
在会议现场,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的工作人员向参保群众介绍了药品追溯信息的查询方法。群众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进入“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功能,然后点击“扫扫药品”扫描追溯码,或者手工输入追溯码进行查询。查询结果有三种可能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未查询到追溯信息。由于系统目前还未实现信息全覆盖,这可能是因为药品销售机构尚未上传追溯信息。遇到这种情况,建议向药品的销售机构索要药品来源单据,以了解自己的药品是否来自合法渠道。
第二种情况是查询到一次追溯信息。页面将显示商品名、通用名、包装规格、生产企业等信息,这说明药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使用。
第三种情况是查询到多次追溯信息,并显示最近三次的销售记录。这说明药品涉嫌多次销售,存在回流、串换、倒卖的风险。群众可以依据这些信息向定点医药机构进行维权索赔。
这样一来,参保人就可以通过查询药品追溯码主动参与到药品安全管理中,共同维护医药市场的健康秩序。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