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分析了中国服务业开放的现状、潜力及全球趋势,探讨了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策略及如何在开放中保障安全,提出了针对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分类施策的建议。

在数字全球化和全球贸易服务化趋势的推动下,服务业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步入2024年,我国服务业的开放步伐稳健推进,“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大,“China Travel”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泛认可,这充分展示了服务业开放所带来的巨大红利与强劲动能。

那么,我国服务业开放还有哪些未被充分挖掘的潜力?国际上又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让我们通过本期快问快答来探寻答案↓

Q

我国服务业当前的开放程度如何?

A: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动服务业自主开放,不断推出创新举措。例如,海南自由贸易港在服务领域实施了全方位的开放策略,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于2021年发布了全国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实现了服务贸易四种模式的全面开放,特别是在旅游、运输、医疗、教育、电信、专业服务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从2015年起,我国分批次设立了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截至2024年底,已形成“1+10”的试点示范格局,针对科技、金融、电信、医疗、教育、文化等重点领域分类施策,各省区市已累计向全国推广了9批190多项创新成果。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在某些领域如文化、电信、互联网等仍有较大的开放空间。在数字贸易、知识产权、政府采购、国有企业等边境后规则领域,我国也需进一步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接轨。

Q

全球服务业开放呈现出哪些特点?

A:全球范围内,不同经济体的服务业开放各具特色。发达经济体开放水平较高,服务业占其GDP比重普遍超过70%,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这些经济体在推动服务业开放的同时,也注重保护本国的敏感领域。相比之下,发展中经济体的服务产业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整体开放水平较低。但随着全球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例如,中国、越南、印度等国家通过扩大服务业开放,不断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重点领域来看,全球服务业开放合作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金融、电信、专业服务等领域。以旅游业为例,根据联合国的报告,2023年全球需要办理传统签证出行的人口比例已显著下降至47%,远低于2008年的77%和2018年的59%。

Q

未来,我国服务业应如何持续释放潜力?

A: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尽管我国服务贸易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但综合实力仍有待提升。为了抓住创新提升的重要机遇期,我国需要持续释放服务业潜力,提升全球竞争力。未来,可考虑进一步放宽服务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推动科技服务、商务服务、旅游等充分竞争领域的开放举措全面落地,并有序扩大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的开放。同时,要继续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清理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保障外资企业平等适用各项政策,推动资金、技术、数据、人才等要素跨境自由便利流动。

Q

如何在扩大服务业开放的同时保障安全?

A:安全是发展的基石。在扩大服务业开放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安全问题。高水平开放需要建立在高质量监管的基础上。因此,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立法机构、政府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共同参与的服务业开放监管体系。同时,要完善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国家技术安全清单管理、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制度,并出台配套法规细化操作指引。此外,还需强化对金融、数据等重点领域的风险监管与防控,灵活运用各种监管措施加大对敏感行业开放的监管力度。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课题组)(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