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面趋紧引“小钱荒”忧虑,多因素致资金价格攀升
AI导读:
2025年初,资金面延续紧平衡格局,资金价格攀升引发“小钱荒”忧虑。本文分析了央行稳汇率意图、长债利率过快下行风险、季节性因素及银行融出意愿降低等多重原因,并展望了未来流动性趋势。
2025年初,资金面的紧张态势依旧延续自2024年四季度的紧平衡格局。自2025年1月以来,隔夜利率从1.4479%的相对低位迅速反弹至当前的1.85%左右,并一度触及1.96%的阶段性峰值。与此同时,DR007自1月13日起攀升至2%以上,并接近2.34%的峰值水平。受资金面趋紧影响,1月20日下午,国债逆回购利率短时间内飙升,沪市1天期(204001)年化收益率一度跃升至4.265%的高位。GC001加权平均利率也从1月9日的1.46%快速上涨至1月20日的3.444%,涨幅超过198个基点。这一系列变动再次引发了金融市场对“小钱荒”的担忧。
为了缓解市场对“小钱荒”的担忧,需深入分析本轮资金价格攀升的多重原因。
首要原因是央行在“稳汇率”目标下审慎投放流动性。自2024年四季度以来,随着部分金融机构和外部资金的顺周期行为,叠加美元指数的强势表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开启了中期贬值趋势,与部分市场主体的顺周期预期形成共振。考虑到2024年稳增长目标已达成,央行当前货币政策的重点在于纠正顺周期行为,确保汇率在合理区间稳定运行。因此,央行通过发行离岸央票、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等措施,释放了强烈的稳汇率信号。
其次,资金价格攀升也是央行对长债利率过快下行风险关注的体现。自2023年以来,国债收益率持续下滑,长期利率的降幅大于短期利率,利率期限结构稳定性受到扰动。为防范长债利率快速下跌带来的风险,央行暂停了国债买卖操作,减少流动性投放,避免过多流动性涌入债市,进一步加大国内外利差。
此外,资金价格攀升还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本月中期借贷便利到期9950亿元,央行未等量续作,而是通过短期逆回购对冲,显示央行对中长期流动性释放的谨慎态度,并希望长债利率保持稳定。同时,1月是税收大月,资金流出银行体系,导致资金面维持紧平衡。
最后,银行机构融出意愿降低也是资金价格攀升的原因之一。年初银行信贷和计财等部门需规划信贷,一季度是信贷高峰期。尽管央行希望平缓信贷脉冲,但一季度“开门红”仍是常态。在此情况下,银行自身资金处于紧平衡状态,对非银机构融出意愿降低。同时,非银同业存款利率纳入自律管理,消除了套利空间,导致银行负债端成本上升,需平衡资产负债规模、成本和久期。
尽管当前流动性维持紧平衡状态有深层次原因,但预计局面不会持续太久。一方面,汇率压力已大幅减轻。1月20日晚间,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持续走高,日内涨幅超过770个基点,盘中收复7.27关口。同时,美元指数受特朗普行政举措不确定性影响走弱。汇率压力的减轻为后续央行释放流动性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临近春节,流动性受季节性因素自然趋紧。央行于1月21日开展2560亿元逆回购操作,并重启14天逆回购,有利于维护流动性稳定,确保顺利过节。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