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解答2025年稳就业促增收新举措
AI导读: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解答了2025年如何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技能增收以及推动群众减负增收等热点问题,提出了多项新举措。
新华财经北京1月21日电(记者姜琳、韩佳诺)就业与收入,关乎千家万户的福祉。随着2025年的临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将有哪些新举措出台以稳定就业并促进收入增长。2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针对三大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如何稳定和扩大就业渠道?
就业是提升居民收入的直接途径。2024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了1256万,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也增至3305.2万。面对未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陈勇嘉表示,将继续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深化就业领域改革,完善就业优先政策,稳定就业重点群体,优化就业公共服务,确保就业形势的稳定。
陈勇嘉进一步介绍,2025年将实施针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的就业支持计划,不断发掘新的就业增长点。同时,通过落实稳岗返还、税收优惠、担保贷款、就业补贴等政策,助力企业稳定岗位并拓展新的就业机会。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被视为重中之重。预计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222万,同比增加43万。为此,将开发更多适合毕业生专业特长的就业岗位,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社会组织吸纳高校毕业生的支持力度,并建立城乡基层岗位归集发布制度,以促进青年多渠道就业创业。
农民工群体同样不容忽视。目前,全国农民工数量约3亿,促进他们的就业增收具有重大意义。2025年,人社部门将采取多项措施拓宽农民工外出就业渠道,同时提升县域就业容量,落实就业援助制度,运用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
如何提升技能以促进增收?
目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已超过2亿,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6%以上。然而,技能人才总量仍然不足,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在就业市场上供不应求。提高劳动者技能是稳定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经过技能培训并由劳务品牌带动的农民工就业,其工资收入往往远高于一般务工人员。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介绍,2025年将围绕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就业容量大、供需矛盾突出的行业领域,针对农民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群体等,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稳定增收。
为增强技能就业的吸引力,2024年9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明确要求动态发布技能人才薪酬价位信息,引导企业逐步提高技能人才的薪酬待遇。下一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构建以技能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在技能人才聚集的区域和行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推行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推动实施技能人才起点薪酬制度,确保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
如何推动群众减负并实现增收?
在经济发展面临压力的背景下,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社会保障显得尤为重要。2024年,人社部门共为2477万困难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并向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代缴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等各类失业保险待遇共计1214亿元。
展望2025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在指导各地落实社保帮扶政策的同时,健全社保体系并提高社保待遇,以更加充分可靠的社会保障减轻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卢爱红表示,2025年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并更多地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同时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积极推动集体补助规范化试点,推进提升缴费水平和多渠道筹资,从而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工资是劳动者的主要收入来源。卢爱红强调,将围绕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强工资的宏观指导调控,推动群众工资收入合理平稳增长。下一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指导各地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逐步提高最低工资占社会平均工资的比重;加大重点行业和重点群体薪酬分配的指引力度;深化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各类人才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分配机制,并加大对科技创新骨干人员的激励力度。
(文章来源:新华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