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A股企业分红与回购规模均创历史新高,但两者规模相差十余倍。文章分析了全球范围内上市公司在分红与回购选择上的差异及其原因,并指出中美两地市场在这一方面的显著差异。同时,提醒投资者在面对上市公司的回购与分红行为时需保持警惕。

2024年,A股企业在回报投资者方面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态度,分红与回购规模均创历史新高。据统计,共有3965家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总金额超过2.4万亿元,其中超过百家企业更是首次进行分红,近千家公司发布年中或三季度分红预案。然而,尽管回购规模也达到1476亿元的新高,但与分红相比,回购金额仅占分红总额的6%,两者规模相差十余倍,这一比例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专业人士指出,全球各地市场上市公司在分红与回购选择上的差异,反映了其上市公司结构、股东结构及治理架构的不同特点。分红与回购,作为投资者获取回报的两大途径,同时也是观察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重要“信号灯”。

分红、回购各具特色

2024年,A股市场分红热情高涨,不仅分红总金额刷新纪录,更有大量企业首次或增加分红频率与比例。例如,贵州茅台在启动300亿元中期利润分配方案的同时,还公布了未来三年的现金分红回报规划,承诺每年度分配的现金红利总额不低于当年净利润的75%。分红不仅是对历史盈利的分配,更体现了管理层对企业未来长期稳定现金流的信心。

相比之下,回购则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回购公告往往意味着上市公司手头有充裕资金,同时对市场状况不满意或存在负面信息,希望通过回购向投资者传递积极信号。然而,由于回购后市场一般不会形成明年继续回购的预期,因此上市公司在回购决策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市场结构差异显著

中美两地上市公司在分红与回购选择上的差异,凸显了两地资本市场在上市公司结构、股东结构及治理架构等方面的不同。在A股市场,央国企作为经济稳定器,在盈利和回报两方面均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A股市场以分红为主导的股东回报方式自然而然。而在美股市场,具有成长属性的科技企业则是回购的主力军,这些企业为了避免分红带来的约束,往往谨慎启动分红计划,而更倾向于通过回购来回报投资者。

行业属性影响选择

除地域特征外,行业属性也是决定股份回购与现金分红选择的重要因素。全球范围内,回购规模前三的行业分别为信息技术、金融和工业,而股息率较高的房地产和公用事业回购比例则较低。在美股市场,由于科技巨头大规模且频繁地使用回购工具,回购正逐渐成为一种常规性的回报方式。同时,美股市场的回购也呈现出“越涨越买”的倾向。

投资者需警惕信号

无论上市公司选择回购还是分红,都是投资者获取回报的重要机会,同时也是观察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经营预期及管理层心态的“信号灯”。然而,投资者在面对上市公司的回购与分红行为时,也需保持警惕。过度举债的高股东回报以及“忽悠式回购”等行为都可能给投资者带来损失。因此,投资者应理性看待上市公司的回购与分红行为,结合公司的经营状况、现金流情况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