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多地国资委已召开会议部署2025年国资国企改革重点任务,全力以赴拼经济、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成为重头戏。同时,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和加强重点项目建设,以及加速地方国企整合重组也成为重要工作内容。

随着新一年的到来,尽管年度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尚未正式召开,但《证券日报》记者通过梳理发现,2025年初,多地国资委已紧锣密鼓地召开了国资国企改革相关会议,明确并部署了本年度的工作重点。其中,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调整结构成为各地国资委工作的重中之重。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国企混改中心负责人朱昌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国有企业在产业引领和公共服务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预计2025年,地方国有企业将更加聚焦于主责主业和优势产业,借助“两新”政策优势,加大对“两重”领域的投入,持续扩大有效投资规模。在推进国有资本“三个集中”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将加速实现产业化转型升级,引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共同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拼经济,稳增长

回顾过去一年,国资国企充分发挥了国民经济“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为地方经济的企稳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撑。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市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收3.5万亿元,利润总额2693.5亿元,归母净利润1866.2亿元,资产总额首次突破30万亿元大关。同时,四川省地方国企资产总额也达到了20.66万亿元,营业总收入达2.25万亿元,上缴税费1441亿元,均实现了稳步增长。

在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时,上海市国资委、四川省国资委、河南省国资委均明确表示,将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稳增长。上海市国资委在谋划部署2025年国资国企重点工作时,将“全力提升国有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度,巩固国有经济向好态势”放在首位。四川省国资委和河南省国资委也分别强调了要扎实做好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推动国有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表示,2025年中国经济的更快更好增长需要国资国企切实发挥带头作用,通过推动国有经济发展质效的稳步提升,助力中国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目标。

扩大有效投资,加强项目建设

在全力以赴稳增长、提质效的过程中,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和项目储备是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为此,多地国资委纷纷出台措施,鼓励国有企业加大投资力度。

安徽省国资委强调,2025年省属企业要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在稳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价值创造导向,持续盘活存量资产,全力抓项目扩投资。山东省国资委也要求省属企业加强目标引领,扩大有效投资,强化精细管理,提升品牌价值,推动高质量稳增长。

湖北省国资委更是提前谋划和部署了2025年及“十五五”期间的重大投资项目。据悉,湖北省属企业已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谋划推进新建、续建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40个,投资总额达10750.7亿元。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表示,当前各地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和项目储备,将有效推动基建投资增速回升,带动一季度经济景气进一步回暖向好。

中国企业改革研究会研究员周丽莎认为,通过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和项目储备,国资国企不仅能够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就业和消费,还能引导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国资国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

加速地方国企整合重组

202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冲刺之年和收官之年。作为重点内容之一,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成为地方国资委部署2025年工作的核心要点。

上海市国资委提出,要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江苏省国资委也要求省属企业体系化谋划推进全省性资产资源整合,积极服务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朱昌明预计,2025年地方国资国企将围绕交通、能源、市政、教育、医疗等涉及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的传统产业以及地方层面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两大领域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苟坪此前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专题推进会上指出,要以市场化方式推动重组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朱昌明表示,未来国有企业将通过并购重组快速进入新领域、新赛道,进而实现地方国企产业化转型。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