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以产业园区为切入口,助推成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本文通过四川省人大代表、每日经济新闻城市进化论主编江然的视角,观察两会中关于区域经济及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提出以产业园区为切入口,助推成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并借鉴杭州与常州的成功经验。
近期,全国各地相继步入“两会时间”。1月20日上午,四川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在成都盛大开幕,这一盛事不仅吸引了众多媒体人的关注,更成为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们展现其职责与担当的舞台。当这一观察者既是记者又是人大代表时,双重身份下的“两会”观察,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且深入的视角。
为深入解读“两会”精神,我们特别启动专栏“一目了然”,并邀请四川省人大代表、全国主流财经媒体每日经济新闻城市进化论主编江然,以其独特视角为我们剖析“两会”中关于区域经济及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回顾去年,国务院相继批复了多个重点城市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各大城市的定位与发展方向备受瞩目。这些规划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城市的期望与定位,更指明了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发力重点。
在当前制造业“回归”的明显趋势下,已有八个重点城市被明确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成都位列其中。这一定位既为“成都制造”的二次创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带来了一场竞争激烈的同题竞赛。面对这一挑战,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并对产业承载区提质增效作出具体安排。
产业园区作为推进建圈强链、“制造强市”的主战场与主阵地,其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争先”中的关键作用不容忽视。为此,我们构建了一套“产业园区‘未来力’指数”,旨在从园区维度评价一座城市面向未来的话语权和竞争力。其中,杭州与常州两座城市的布局策略尤为值得借鉴。
杭州以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早在2017年底就出台了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明确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重点前沿领域率先探索布局。同时,这座“互联网之都”自五年前开始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明确回归“制造强市”,时至今日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而常州则以其专业研判与果敢投入,在新兴产业上不断取得突破。作为新晋“万亿城市”,常州在锂电池、合成生物等新赛道上亮点频现。以石墨烯产业为例,常州早在2011年就勇敢冲进这条新赛道,足见其对世界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密切跟踪与研判。
成都作为一座拥有深厚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城市,在生物医药和航空航天两大产业上已形成特色优势。这两个产业去年正式入围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具备了代表国家参与世界竞争的能力。因此,建议成都在已有基础之上加力加效,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园区为切入口,培育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从而坐实“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地位。
为实现这一目标,成都应抢抓战略腹地建设机遇,吸引“国家级链主”企业和有意向投资的央企在特色产业园区落地生根。同时,加强系统谋划,以专业能力重塑高质量产业承载区,构建竞速未来的支撑力。此外,还需针对园区各类政策开展持续性问效评估,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全方位评价园区高质量发展成效。最后,积极营造发展产业的社会氛围,强化“奋进、创新”的城市形象,凝聚“制造强市”的社会共识。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