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全球房地产市场迎来新篇章,仲量联行从供需、投资、企业房地产、存量资产及可持续发展等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提炼出“复苏、风险与复原力”三大关键词,洞悉市场未来走向。

进入2025年,全球房地产市场步入了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纪元。近日,仲量联行基于对全球66个核心市场的深度调研,从供需平衡、投资策略、企业房地产策略、存量资产优化及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全面剖析,并总结出了“复苏、风险与复原力”三大核心关键词,旨在精准把脉市场未来趋势。

仲量联行研究部总监姚耀强调,2025年对商业地产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尽管各区域、市场及资产类别的表现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房地产周期已显现转机。仲量联行近期开展的全球房地产市场信心指数调研亦佐证了这一点。截至2024年11月,调研结果显示出自2022年以来最为乐观的市场预期:多数受访者预计,未来六个月市场状况将进一步改善。

供需动态:新增供应紧缩,优质资产竞争白热化

受建筑及融资成本高企、劳动力市场紧缩等多重因素影响,2025年全球新建项目数量有所减少。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新竣工办公楼数量预计下滑。然而,亚太区却呈现不同景象:得益于更为有利的建筑和需求条件,新增供应保持稳定。美欧地区新增供应放缓将加剧租户对高品质办公楼的争夺,续租率有望上升;同时,重建与改造项目备受瞩目,新兴热点区域及次级资产的需求或将进一步攀升。在利率及融资成本难以重返2021年低位的背景下,投资者需深入洞察供需动态,审慎评估资产、市场与行业前景,并采取积极的资产管理策略,以期获取更高投资回报。

投资策略:信心提振,决策加速

步入2025年新一轮经济周期,资本涌入与优质资产竞争加剧市场活跃度。然而,随着周期演进,投资者的先发优势将逐渐减弱。此外,随着交易活动增多及市场环境趋稳,买卖差价将持续收窄;利率下调亦有助于稳定债务成本、支撑债务发行量,推动市场复苏。在中国市场,历经波动与价格调整后,更多资产展现出更高的投资价值,迅速吸引投资者关注。尽管未来一两年内各物业市场供应充裕,但中长期来看,多个城市的新增供应预计将明显放缓。投资者已注意到主要城市商业地产土地出让量显著减少,众多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及高净值投资者抓住机遇入市。展望2025年,预计将有更多投资者伺机而动,市场成交活跃。

仲量联行“未来办公”调研显示,53%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五年内企业房地产总面积将增加。57%的受访者将扩大办公面积视为2025年至2030年间的首要举措。企业在2025年寻求新办公空间时,应充分考虑空间灵活性,为未来数年扩展预留空间。全球范围内,优质办公空间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应制定房地产战略,提升员工体验与接待水平,并审慎选址。中央商务区、多功能社区、绿色认证建筑及“目的地式工作场所”将成为热门选择。

存量资产:城市更新加速,价值重塑

随着空间使用偏好变化、城市发展模式革新及可持续发展要求趋严,市场对房地产领域潜在老旧资产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仲量联行估算,未来五年内,全球66个主要市场将有3.22亿至4.25亿平方米的现有办公空间需要9330亿至1.2万亿美元的资本支出,以保持市场竞争力。办公空间品质提升及用户迁移将带来重新定位与改造机遇。在住房短缺背景下,更多老旧办公楼有望在政策支持下改造为住宅和酒店。在中国市场,城市更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政府加速推进城市更新,主要城市出台多项鼓励措施。长租公寓市场的繁荣为老旧物业翻新、升级与重新定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顺应了居住需求多元化趋势,为城市更新与存量资产优化配置注入了新活力。

可持续发展:成本压力驱动脱碳进程

脱碳正逐步纳入房地产战略,以降低运营成本、确保能源安全、提高监管适应性及增强员工吸引力。这将使脱碳从ESG考量转变为运营和风控的核心组成部分,为企业带来战略效益与机遇。国际能源署(IEA)预计,2025年电力需求将以近20年来最高增速飙升,部分归因于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电动汽车普及及建筑电气化,引发市场对电力成本和供电稳定性的担忧。能源消耗是办公楼运营中最大的单项开支,通常约占典型运营成本的三分之一;通过初级至中级的节能改造,企业有望节省10%至40%的能源费用。

仲量联行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张静表示,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努力有目共睹。202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凭借持续成长与革新,以及在未来发展进程中展现出的开放姿态与创新活力,将继续激发全球企业投资中国、深耕中国、在中国取得成功的信心。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