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新年伊始,多家银行持续降低信用卡权益,部分银行已取消积分,并停止信用卡App运营。随着信用卡市场进入饱和状态,银行面临多重压力,降本增效势在必行。信用卡App关停潮来袭,权益调整成趋势。

新年伊始,银行信用卡业务持续“瘦身”,贝壳财经记者观察到,众多银行纷纷降低信用卡权益,部分银行甚至取消了积分制度,更有不少银行已停止信用卡App的运营。

据银行业内知情人士透露,当前银行信用卡市场已趋近饱和。在消费需求复苏缓慢的背景下,信用卡业务增长乏力,不良率攀升,迫使银行不得不采取措施降低运营成本。

信用卡专家董峥指出,信用卡权益和独立运营的App均属于信用卡服务的运营成本。鉴于当前信用卡营收受阻,适当降低这些服务成本是大势所趋。特别是对于信用卡业务发展相对滞后的小银行而言,停止独立App运营、降低信用卡相关权益的情况或仍将持续。

银行信用卡App“关停潮”来袭

近期,渤海银行宣布关停其信用卡独立App,记者发现,该App已在各大手机应用商店下架。渤海银行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中通知,信用卡App功能已迁移至其手机银行App的信用卡板块,并提供了手机银行App的下载路径。

渤海银行的举措并非个案。记者进一步发现,上海农商银行自去年7月1日起,已将信用卡App功能整合至其手机银行App。随后,四川农信银行也在2024年关停了信用卡独立App,相关功能被迁移至综合性银行App或微信小程序。北京农商银行也宣布,其“凤凰信用卡”App将于2025年3月31日停止服务,相关功能将迁移至主App。

这些银行信用卡App关停后,信用卡的相关功能并未受到影响。客户仍可在手机银行App和银行微信小程序中查询账单、还款、兑换权益等。

有银行人士表示,过去几年,银行为各类业务设立了独立的App,信用卡App便是其中之一。然而,每个独立App都会增加运营成本。随着信用卡业务增长放缓,不少银行不得不直面运营成本问题,选择关闭独立App,将其功能并入手机银行或通过小程序运营。

董峥认为,信用卡App作为服务型应用,并非刚需。随着行业发展,信用卡App已逐渐过时。对于小银行而言,关闭这类无法创造更多经营价值的App,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效率。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银行停止信用卡独立App,是出于应对低活跃度、提升用户体验及满足监管要求的综合考量。

去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的通知》指出,金融机构应加强移动应用统筹管理,合理控制移动应用数量,及时优化整合或终止运营用户活跃度低、体验差、功能冗余、存在安全合规风险隐患的移动应用。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监管导向加速了银行移动应用的整合进程,信用卡App“瘦身”成为当前必然趋势。

信用卡权益普遍下调 积分规则生变

除了信用卡独立App下架外,近期不少银行还悄然调整了信用卡积分规则,降低了相关权益。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潍坊银行于1月13日发布公告称,因业务调整,该行所有信用卡即日起取消积分获取规则,信用卡开卡激活、绑卡及消费等方式均不再获得积分。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信用卡相关权益已出现集体“缩水”现象。例如,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曾发布公告称,自2025年1月1日起,多款信用卡将不再享受指定国内机场贵宾厅服务,并取消部分信用卡的汽车道路救援服务。

华夏银行也在去年11月发布公告,自2025年1月1日起,对多项增值服务使用规则进行调整,仅限主卡持卡人使用。

中信银行则在去年11月发布公告称,将于2025年1月1日起调整信用卡每月奖励积分上限。

此外,多家银行还调整了银行卡收取金额与积分抵扣的相关规则,增加了消费笔数和金额的限制。

如光大银行去年底发布公告称,自今年1月1日起,该行白金卡及以上等级产品年费收取规则将调整,同时增加了消费时间要求,以满足年费返还政策。

董峥表示,信用卡此前高权益、高品级的策略主要着眼于扩张和增量市场。但当前银行收入下行,信用卡市场已进入存量经营时代,因此这种高投入的模式已难以为继,相关卡片权益的调整势在必行。

信用卡市场饱和 不良率攀升

一位银行业内部人士透露,当前银行信用卡运营面临多重压力,降本增效势在必行。随着潜在客户数量减少,客户消费增长乏力,不良率不断攀升,信用卡业务出现大幅下降。

央行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末,全国信用卡数量增幅逐渐放缓,2022年开始出现下降,连续六个季度减少后,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减少了4700万张。交易量方面,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银行卡授信总额为22.74万亿元,环比下降0.07%。

同时,信用卡不良率有所上升,不良转让规模攀升。2024年前三季度,信用卡透支类资产规模分别为5.3亿元、93.3亿元、262.2亿元,在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资产中的占比分别为12.2%、33.5%、48%。

银行业内人士指出,过去信用卡是银行拓展零售业务的重要渠道,银行愿意投入更多资金,加大优惠和权益力度,以培养未来客户。然而,近年来零售、对公业务增长乏力,信用卡能够得到的资源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如何做好存量客户“精细化”运营,开展差异化竞争,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董峥认为,当前银行信用卡应更多关注消费者消费习惯,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鉴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下降,尤其是奢侈品与家用电器等消费明显走低,银行可减少针对奢侈品消费的优惠权益,增加刚性消费优惠权益。

(文章来源:新京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