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窄幅震荡,半导体、机器人、AI眼镜概念股表现抢眼
AI导读:
A股市场今日窄幅震荡,深证成指与创业板指小幅走高。半导体、人形机器人、AI眼镜等相关主题投资机会活跃,多只相关概念股涨停或创下新高。港股延续强势,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均连续第六个交易日收涨。
A股市场今日呈现窄幅震荡格局,深证成指与创业板指则呈现出小幅上扬的态势,其中机器人、AI产业链等相关主题投资机会持续活跃,吸引市场关注。
具体来看,上证指数在盘中经历窄幅震荡,而深证成指与创业板指则分别实现了0.48%和0.36%的涨幅。截至收盘,上证指数微跌0.05%,报收3242.62点;深证成指报收10305.69点;创业板指报收2112.39点。此外,科创50指数表现强劲,上涨0.83%。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额达到12177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了逾200亿元。
在个股表现方面,市场内超过3200只股票下跌,石油、煤炭、钢铁等资源类股票集体走低;纺织服装板块出现回调,其中五连板的爱慕股份跌停;酒类股票同样表现疲弱,青岛啤酒跌幅超过5%。然而,半导体板块却展现出强势,其中翱捷科技实现20%涨停,乐鑫科技盘中涨幅一度超过18%并创下新高,博通集成、瑞芯微亦涨停。此外,人形机器人概念股爆发,肇民科技、福莱新材涨停并创下新高。AI眼镜概念再度活跃,瀛通通讯斩获四连板,歌尔股份、中科蓝讯涨幅超过8%。值得注意的是,万科A盘中一度涨停,最终收盘涨幅超过7%,港股万科企业同样上涨超过9%,盘中涨幅一度超过15%。
港股市场方面,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均连续第六个交易日收涨。恒生指数重返20000点上方,涨幅接近1%;恒生科技指数涨幅则超过2%。
针对港股市场的表现,中信证券分析指出,尽管1月上旬港股在外部扰动压力下再度震荡走弱,外资大幅流出且估值显著回调,但港股2025年业绩预期近期显著上调,过半行业业绩预期均有上修,使得港股的性价比持续抬升。往后看,虽然1月至春节前仍处于国内政策面和业绩披露的空窗期,外部不确定性尚存,但红利资产一方面对美业务占比低、美元债风险敞口小;另一方面交易拥挤度和估值也再度回落至合理水平,短期配置确定性相对更强。预计春节后,随着两会前市场的政策预期再度得到提振,港股有望迎来新一轮的估值修复行情。
半导体板块表现抢眼
半导体板块在盘中大幅拉升,成为市场的焦点。截至收盘,翱捷科技实现20%涨停,全志科技涨幅接近18%,乐鑫科技涨幅约14%,并创下新高;博通集成、瑞芯微亦涨停。港股方面,中芯国际大涨逾6%,股价逼近历史高点。
国信证券指出,当前时点,半导体为代表的电子产业周期仍处在销量周期上行的前期阶段,企业盈利能力仍有改善空间。同时,以语音交互为核心的AI端侧应用正处于大规模商业化的临界点,创新催化频发。此外,半导体指数投资规模仍有进一步增长潜力,权重标的配置型需求增加。因此,在“宏观政策周期、产业库存周期、AI创新周期”共振上行的情况下,2025年电子行业有望迈入估值扩张大年。据SIA数据,2023年中国占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的29%,但本土企业的供应比例仅7%,自给率仍偏低。相比AI云侧,国内半导体企业将在AI端侧创新中实现更高的市场参与度,两者共振奠定了行业成长的确定性和空间,基本面上行趋势中看好半导体行情持续性。
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强势崛起
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在今日市场中走势强劲。截至收盘,肇民科技实现20%涨停并创下新高,翔楼新材涨幅约16%,震裕科技、斯菱股份、索辰科技等涨幅超过10%,福莱新材同样涨停并创下新高。近期,宇树人形机器人UnitreeG1展示了全身柔顺行走、石块地面跑步、草地斜坡上下/侧跑、阶梯跑步等多项能力,进步显著。此外,华为无人充电机器人内测视频曝光,均普智能也发布了智能充电机器人工作视频,展示了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精准识别和服务能力。伴随更多科技巨头涌入,人形机器人技术端加速演进,产业趋势不断强化,远期空间持续打开。
民生证券指出,展望后续,人形机器人领域将有更多重要进展。1月底特斯拉将更新Optimus进度,Gen3有望于2025年一季度定型发布。此外,英伟达在3月的GTC 2025大会上也有望发布机器人领域布局更新。伴随更多科技巨头涌入,人形机器人技术端加速演进,产业趋势不断强化,远期空间持续打开。因此,坚定看好人形机器人板块的投资机会。
AI眼镜概念股表现活跃
AI眼镜概念股在盘中同样表现出强劲的上扬态势。截至收盘,弘信电子涨幅接近15%,瀛通通讯涨停并斩获四连板,炬芯科技、云天励飞涨幅超过9%,歌尔股份、中科蓝讯、龙旗科技等涨幅超过8%。行业方面,RayBan Meta作为AI智能眼镜的代表性作品,自发布以来全球销量已突破百万台,成功激发了行业和市场对于AI智能眼镜赛道的关注。当前,除了传统XR智能硬件厂商外,互联网企业和消费电子品牌也纷纷入局AI智能眼镜领域。根据Wellsenn的预测数据,2024年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将达到200万副,2025年将进一步增长至400万副。到2030年,AI+AR技术有望发展到成熟阶段,AI+AR智能眼镜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全球AI眼镜出货量有望增长至8000万副,2023—2030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高达134%。
平安证券表示,当前AI发展重心正逐步由算力基础设施向终端侧过渡。AI智能眼镜作为集成视觉、听觉、语音等人体重要感知交互的端侧硬件,有望成为AI技术应用落地的最佳载体之一。RayBan Meta的市场成功进一步引发了行业和市场对于AI智能眼镜的高度关注。互联网、消费电子、XR硬件等各领域厂商开始集中布局。预计2025年AI智能眼镜市场将进入到新品密集发布期,全球销量有望迎来明显增加,相关产业链也将同步受益。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