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费困境与调价机制探索
AI导读:
物业费上涨难题凸显,行业定价体系模糊,人工成本上涨,导致物业公司经营压力增大。本文探讨了物业费调整的难度,以及如何通过改善服务品质、推动费用信息公开等方式达成共识,建立长期调价机制。
“物业费十年不涨,人工成本十年翻番”。这句老物业人的调侃,深刻揭示了物业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近年来,物业费上涨难题愈发凸显,一方面,行业定价体系模糊,存量项目物业费调整困难重重,加之2024年多地实施的物业费限价政策,更是引发了一轮“降价潮”。另一方面,新房业主认为物业费高昂,而老旧小区业主则习惯于低价,双方对物业费的认识存在巨大分歧。
不仅如此,许多业主因对物业服务不满,选择拒交物业费作为“维权”手段。随着房价下行压力加大,物业费收缴率进一步下滑。据克而瑞数据显示,2024年重点城市物业费平均收缴率较2023年净减少3个百分点。而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工成本随最低工资标准上调而同步上涨,加之运维成本增加,老旧小区物业收费标准已难以适应当前成本要求,物业公司经营压力与日俱增,部分项目甚至面临收入无法覆盖成本的困境。
面对这一困境,企业不得不采取削减服务的方式应对运营成本上升,进一步导致业主对物业服务不满,降低付费意愿,形成恶性循环。记者梳理多方观点和实践发现,实现物业费调价需改善物业服务品质,推动费用信息公开,增进业主理解,最终达成共识。然而,建立长期调价机制仍需更多探索,如根据最低工资标准弹性调整物业费,或调整收缴周期等方式。
某大型上市物企区域负责人认为,机制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前期可在条件成熟的区域、企业、项目上,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调控,打造样板,逐步推广。然而,现实中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的矛盾重重。海南省海口市中级法院公布的一份判决书,就揭露了物管领域的重重矛盾。该案例中,业主因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拒交物业费,双方最终走上诉讼之路。此类案例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比比皆是,不同城市围绕物业公司的矛盾层出不穷。
业主普遍认为,每年缴纳高额物业费却享受不到相应服务,因此选择拒缴费用。而物业公司则抱怨物业费收缴难、服务成本高。克而瑞数据显示,2024年住宅物业服务满意度继续下行,整体满意度评分降至69.3分。因部分业主对物业服务不满拒交物业费,导致收缴率一路下滑。
除了收缴难,物业费贵贱之争也愈演愈烈。过去一年,重庆、银川、青岛、武汉等地爆发物业费“降价潮”,上百个项目实现物业费下调。然而,这波降价潮并未解决所有问题。不同城市、不同项目、不同业主对物业费高低的看法各不相同。以上海为例,新房物业费高昂,而老旧小区物业费低廉且多年未变。这种差异导致新房业主认为物业费负担重,而老旧小区业主则希望涨价改善服务。
物业费调整之难在于标准固化、难以调整。国内大部分住宅项目物业费标准从入场交付后就已固定,服务年限较长的项目更是难上加难。同时,许多地区物业费实行政府指导价,不符合市场需求。而各类成本却在悄然上升,物业公司承担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职能,用人成本增加等问题突出。克而瑞数据显示,影响物业成本的因素庞杂,如水景系统维护、会所运营等费用高昂。
深圳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指出,当地普通住宅前期物业服务收费标准沿用政府指导价,已难以满足市场化进程中“优质优价”的需求。物业费收多少、收缴情况如何对物业公司营收至关重要。近年来住宅物业在管面积占比保持在55%以上,且呈上升趋势。然而,上市物企基础物业服务收入增速却创近年来新低。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物业公司人工成本上涨刚性,导致存量项目毛利率水平随管理年限增加而下降。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在物业费提价机制和最低工资标准逐年抬升的背景下,物业公司基础物业服务业务毛利率缺乏大幅上升空间。物业费收缴率下滑更使利润空间被压缩至成本线附近,部分项目甚至面临收入不足以覆盖成本的困境。为应对这一困境,企业采取并岗、减人等方式控制成本,但难免陷入“服务质量下降—满意度降低—业主付费意愿进一步降低”的负循环中。
为解开这一死结,上海等地尝试介入物业管理服务,推动形成质价相符、按质论价的市场机制。通过街道或社区介入、摊开账本、推动信息公开等方式,让业主了解物业成本,提高说服力,推动共识达成。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上海不少老旧小区实现了物业费上调。尽管大部分城市没有相关部门的协调介入,但物业公司成功实现提价的核心在于以服务赢得业主理解和支持。
建立合理且可落地的物业费调整机制才是长久之计。头部上市物企建议考虑弹性调价、菜单式定制服务等方式。万科物业等企业已尝试推行弹性定价和自选服务模式。随着社会和行业发展,物业行业建立长期有效的调价机制已势在必行。这取决于物业服务成本的科学测定、业主对物业服务价值的客观认识以及市场力量的发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