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20万亿元规模的政府投资基金正步入变革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指导意见》为政府投资基金参与一级市场投资提供了全面的顶层设计,旨在引导其做大、做强、做优。文章分析了政府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趋势。

近20万亿元规模的政府投资基金正步入变革的关键时期。作为一级市场资金的重要来源,政府投资基金正迎来一次深刻的制度性变革。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为政府投资基金参与一级市场投资提供了全面的“顶层设计”。

据证券时报记者根据执中Zerone数据统计,目前中国有近6000家政府投资基金LP(出资人),累计注册资本接近20万亿元,认缴规模高达12万亿元,已成为一级市场资金的主要来源。这些基金的发展展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从东部沿海地区逐步向中西部扩散,特别是浙江、江苏等地,近年来新设基金的热潮持续高涨。

然而,在政府投资基金蓬勃发展的背后,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如盲目设立、重复投资导致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以及在某些新兴产业领域投资过度集中的现象。此次《指导意见》的出台,旨在规范政府投资基金的发展,引导其在做大、做强的同时,更加注重做优,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与期待。

区域发展不均,中西部势头强劲

近年来,政府投资基金从初步尝试到深度参与,现已成为一级市场股权投资的重要力量。据统计,截至当前,已备案的政府投资基金LP数量达到5926家,累计注册资本约19.8万亿元,认缴规模达12万亿元。从地域分布来看,自2016年以来,设立政府投资基金的城市逐渐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从一线城市向1.5线城市及部分省会城市扩展,特别是近两年,浙江、江苏、四川、安徽等地基金设立热潮尤为突出。

从数量上看,2016年至2024年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设立的政府投资基金数量均未超过100只,其中上海以约80只基金的数量领先,其次是北京、广州和深圳。而浙江和江苏在设立政府投资基金上的力度最大,分别累计设立基金266只和300只,安徽和四川则分别有242只和160只。出资类型方面,政府投资平台和国资母基金占据主导地位,占比约八成,政府引导基金占比仅为20%左右。

从基金设立时间来看,区域分化特征明显。2023年至2024年间,新备案的政府投资基金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重庆、四川、安徽等新晋“创投之城”。相比之下,四个一线城市新备案基金数量较少,大规模设立主要集中在2022年之前。然而,从出资情况来看,一线城市设立的基金虽数量不及中西部重点省市,但认缴金额却遥遥领先。例如,深圳虽仅备案30只基金,但累计认缴金额高达1764亿元。2024年,北京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的政府投资基金出资额均超过千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政府投资平台和国资母基金占据主导地位,但2024年政府引导基金逆势上扬,出资额较2023年增加44%,其中省级引导基金出资额占比高达56%。

成效显著,但问题依旧突出

近20万亿元的政府投资基金对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大规模政府出资有效缓解了创投行业的募资难题,并充分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然而,在具体投资运作中,政府投资基金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盲目设立、资金闲置、违规举债、重复投资、投资缓慢以及投向不合规等,其中盲目设立和重复投资导致的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问题尤为突出。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在一份专题报告中指出,部分地区盲目设立的基金较多,导致单只基金规模小、功能定位模糊;重复投资现象严重,导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投资项目与区域产业基础不匹配。同时,部分地区存量基金定位重复,多只基金投向领域一致,对优质项目投资资源过于集中,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

数据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等硬科技领域已连续五年成为最热门的投资行业,平均集中了国内近80%的融资总额。然而,这也引发了重复投资的问题。榆煤基金总经理秦笙坦言,地县级政府设立基金的势头很猛,但在半导体等热门行业存在资本扎堆现象,不仅推高了项目估值,还导致了重复投资。

此次发布的《指导意见》对政府投资基金提出了整合优化要求,限制县级随意设基金,强调规范管理,明确基金类型、定位、审批流程等。近两年,部分地区已拉开存量基金整合优化序幕,如杭州、苏州等地。

“基金招商”被叫停,追求高质量发展

此次《指导意见》不仅完善了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加强了统筹、优化了基金布局,还针对地方“基金招商”现象首次提出各级地方政府“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政府投资基金”,并鼓励取消管理人注册地限制、降低或取消返投比例。

深圳一家VC机构募资负责人表示,大部分地方要求基金注册到当地,限制了机构申请引导基金,返投要求也使基金不得不高价投资一些项目。若这些问题都能解决,将对基金市场化运作大有裨益。然而,“基金招商”已成为地方招商的主流手段,在为市场注入资金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严苛条件。一旦地方不再以招商为目的设立基金,政府投资基金的资金供给是否会面临“断流”风险,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大部分地区或将进入观望期,暂缓新基金设立。但也有地方政府筹划取消基金的招商门槛,若能为地方“招引”,可获奖励,招不到也不影响基金的正常出资。

尽管“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政府投资基金”仅为导向性表述,但这一政策背景下,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与遵循政策间面临两难选择。因此,行业正在加速“出清”,新备案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规模大幅下滑。然而,从中长期来看,资金量的适度调整有利于企业锻炼自我造血能力,推动企业成长,推动创投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图片及链接信息已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