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一心堂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归属净利润大幅下降,反映出连锁药店快速扩张模式背后的隐忧。新开门店数量激增导致运营成本上升,外部竞争加剧和政策变化也影响业绩。未来药店行业需在规模与效益间寻找平衡。

每经评论员 贾运可

近日,一心堂(SZ002727,前收盘价12.26元,市值71.79亿元)发布了2024年业绩预告,预计期内归属净利润将介于1亿至1.5亿元之间,同比大幅下滑81.8%至72.7%,这一数字创下了一心堂自2014年上市以来的最差业绩记录。尽管2024年一心堂采取了积极的扩张策略,新开门店数量高达1867家,实现了规模效应,但这一举措也带来了运营成本的急剧上升,进而拖累了整体利润表现。面对业绩的低迷,公司实际控制人提出了回购股份的提议,旨在提振市场信心。

一心堂业绩的显著下滑,凸显了连锁药店行业快速扩张模式背后隐藏的隐忧。近年来,各大头部药店企业纷纷采用“跑马圈地”的扩张策略,大规模开设新门店以占领市场份额。然而,这种短视的扩张模式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带来收入的大幅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成本压力却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于新开门店而言,装修、租金、人工等费用高昂,而销售收入却未能及时跟上,导致企业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境地。一心堂的情况便是如此,尽管2024年新开门店数量较上一年度显著增加(2023年新开门店1381家),但净利润却大幅下滑。

此外,外部竞争的加剧以及行业政策的变化也是导致一心堂业绩承压的重要因素。线上医药电商的崛起,不断分流线下门店的客流,迫使传统连锁药店不得不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以应对挑战。同时,监管趋严和税务政策的调整,也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成本,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这些因素相互叠加,使得一心堂的“规模效应”大打折扣。

连锁药店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并非单纯依赖于门店数量的扩张,而是需要通过精细化管理来提升盈利能力。例如,优化供应链管理、精准选址以提高门店单店产出、加强数字化转型和多元化经营以拓展收入来源等,才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心堂更应注重服务创新和客户黏性的培养,以有效应对行业洗牌的风险。

从行业趋势来看,药店行业的扩张速度或许已经触及拐点。如何在规模与效益之间找到平衡点,避免陷入“失速扩张”的陷阱,是包括一心堂在内的所有连锁药店企业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未来的行业竞争将更加考验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盈利模式,而非单纯追求数量的扩张。一心堂能否在2025年实现质量与效率的双重突破,还需时间给出答案。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