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中国房地产年度趋势论坛汇聚业内专家和从业者,共同探讨房地产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如何通过深化改革、优化存量、提高质量等方式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在过去的一年里,房地产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销售额达到千亿元以上的房企数量锐减至仅存的11家,这一数字已经退回到了2016年的水平。同时,百亿元销售额的房企数量也下降至86家,与2023年相比减少了30家。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环境,房地产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步入2025年,随着中央经济工作总基调的明确——“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及对于“稳住楼市”的坚定决心,宏观经济、房地产、城市更新等领域的发展态势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近日,在中国房地产报、中国住交会组委会、中国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院联合举办的“2025中国房地产年度趋势论坛”上,众多业内专家和从业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2025年宏观经济环境以及房地产行业的未来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在论坛上指出,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才能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社会信心,进而激发全社会的创业创新创造活力。这一观点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中国房地产报总经理、中房同创董事长单大伟表示,在政策的持续加码下,部分一二线城市的楼市已经率先复苏。一线城市的高端楼盘更是率先走出独立行情,多个城市也拍出了新的“地王”。这些迹象表明,社会预期和市场信心正在逐步回升。经过三年多的调整,中国房地产市场终于开始呈现出触底回升的态势。

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单大伟认为,这正是房地产企业应该努力转型的方向。他建议企业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和市场机遇,推动存量资产的有效盘活,同时突破增量限制,构筑好产品、新模式,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御风集团董事长、万通集团创始人冯仑在论坛上提出了房企转型的两条路径:一是深化住宅市场研究,包括细分市场的精准挖掘、租赁市场的积极拓展以及住宅工业化、模块化建筑和科技创新的深入应用;二是涉足商用物业领域,如写字楼、公寓和购物中心等,以实现业务的多元化。他进一步阐述了房地产向上生长的四个阶段特征,并指出随着GDP的增长,地产开发公司的商业模式将发生显著变化。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结合杭州浙工新村小区的改造案例,分享了老旧小区自主更新的模式和方法。他强调,老旧小区自主更新应重视建筑的绿色低碳工作,并建议以省为单位建立自主更新绿色低碳发展专项奖励机制,同时适当放宽拆建标准。他希望通过每年的评奖活动推动这一工作的发展,力争在2035年前实现新改项目的零碳排放。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2024年不仅是市场的调整年,更是房地产行业产品研发的元年。北京长安府别墅项目董事长耿晓冬指出,房地产行业已经度过了至暗时刻,市场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他认为,当前房地产行业正回归如何做好房子的本质。企业应深入研究用户需求,以用户心态设计产品,让每一个用户都成为设计师。同时,政府规划部门也应明确好房子的标准,引导企业造出更好的房子,推动房地产行业紧跟国家未来发展步伐,向世界眼光、国际一流的方向迈进。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