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主席陈黎明接受采访,分享了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以及全球治理方面的进展和贡献,强调未来十年人工智能的深远影响,并提出加强全球协作与政策引导的建议。

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主席陈黎明近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书面采访,分享了对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以及全球治理方面的见解。他指出,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在技术和产业上有所突破,还在全球治理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于1月20日在瑞士达沃斯拉开帷幕,本次年会以“智能时代的合作”为主题。陈黎明强调,未来十年,人工智能将对全球经济增长、产业转型、社会民生、气候环境和国际合作产生深远影响。中国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参与者,其核心产业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人民币,涵盖了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等上下游关键环节。

陈黎明进一步指出,人工智能在智能机器人、智能创作、智慧教育和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快速应用,不仅加速了产业优化升级,还为社会各领域带来了广泛的创新机遇。中国2023年提出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并强调了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并重的原则。

在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思想交流与合作方面,中国也展现出了积极姿态。陈黎明表示,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组织就人工智能治理进行了深入分享与探讨,推动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框架和政策共识的初步形成。中国提出的“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理念,在平衡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此外,中国在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方面也迈出了重要一步。2023年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为行业提供了清晰的政策指引。陈黎明认为,人工智能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潜力,能够提高效率、支持资源管理、缓解气候变化、应对灾害和经济转型。

然而,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仍面临诸多挑战。全球南方国家在人工智能治理对话中的代表性不足,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益融入日常生活,数据隐私、算法偏见和透明度问题等伦理、隐私和治理挑战也日益凸显。陈黎明呼吁国际社会在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同时,加强对话与合作,确保其安全、可靠、可控和公平。

为确保人工智能的负责任应用,陈黎明建议加强全球协作与政策引导,共同制定行业标准,推动公众意识提升。他强调,要在创新和伦理之间建立桥梁,让人工智能真正造福全人类。

相关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