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造太阳”EAST再创世界纪录
AI导读:
中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世界纪录,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00秒“高质量燃烧”,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
新华社合肥1月20日电(记者徐海涛、陈诺)在安徽合肥,我国自主研发的“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于1月20日再创世界纪录,大屏幕上的数字最终定格在1066,标志着EAST首次成功实现1亿摄氏度下持续1000秒的“高质量燃烧”。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标志着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了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更为人类加快实现聚变发电的梦想带来了希望。
EAST,这个形如“巨罐”的实验装置,汇聚了“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尖端技术,近百万个零部件协同工作,共同支撑起近2000项专利的辉煌成就。历经十余年的不懈探索与15万多次的实验,EAST终于攀上了新的科学高峰,实现了“亿度千秒”的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
太阳以其普照万物的巨大能量,源自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而“人造太阳”的目标,正是在地球上实现可控的核聚变反应,从而追求“能源自由”。近年来,中国自主研发的“人造太阳”不断刷新世界纪录,从长脉冲高约束模运行60秒、100秒,到2023年的403秒,再到如今的突破1000秒,中国聚变研究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为全球聚变堆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宋云涛表示,聚变反应达到千秒量级才能自我维持,跨越“亿度千秒”意味着人类首次在实验装置上模拟出未来聚变堆运行所需的环境。这一成就不仅是对我国聚变研究实力的肯定,更是对全球聚变能源领域的一次重大推动。
在实验参数跨越的背后,是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双重跨越。磁约束核聚变技术让等离子体在“笼子”里沿着“磁跑道”奔跑,进而聚变释放能量。EAST物理实验总负责人龚先祖介绍,科研人员通过提升加热系统稳定性、控制系统精准性、诊断系统精确性,解决了等离子体物理集成、壁材料排热等前沿问题,展示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系统科技能力。
据悉,下一代“人造太阳”——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已完成工程设计,并正朝着建设世界首个聚变示范电站的目标迈进。这一系列的成就与进展,无疑将为我国乃至全球的聚变能源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文章来源:新华社,图片链接及版权信息保持不变)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