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中欧班列发展迅猛,面临赶超挑战需中长期规划
AI导读:
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郑州中欧班列在推动外向型经济增长中起重要作用,但面临国际物流巨头和周边同类班列线路的竞争压力,需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持续发展。
【大河财立方记者王鑫夏晨翔】1月18日,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隆重开幕,省长王凯在大会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将高质量推进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的建设,确保郑州国际陆港核心功能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计划进一步拓展欧洲、中亚、东盟等线路,全年计划开行中欧班列达到4000班次。
对此,省政协委员、郑州市工商联主席王洪波在1月20日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郑州中欧班列在河南区域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推动外向型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王洪波进一步阐述,河南省作为制造业大省和农业强省,拥有大量亟待开拓国际市场的优质产品。中欧班列的顺畅运营无疑为这些产业打开了通往海外市场的广阔通道,助力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贸易额持续增长,构建多边贸易桥梁
王洪波指出,河南省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新兴基地,拥有富士康等年出口额巨大的龙头企业。郑州中欧班列开通“郑州-欧洲”电子产品专列后,为这些企业的产品出口提供了稳定且高效的运输通道,运输时间相比海运缩短了约三分之二,使企业能够迅速响应欧洲市场的需求。
据她介绍,近五年来,中欧班列带动了河南电子信息产业出口额的年均增长达到18%。在农产品领域,河南的特色农产品如大枣、香菇等也通过中欧班列成功打入中亚、东盟市场,出口量逐年上升。
随着郑州中欧班列运营的日益成熟,其物流枢纽地位逐渐显现,吸引了超过200家物流、货代、贸易企业入驻周边产业园区。例如,菜鸟网络在郑州设立了大型物流分拨中心,多家跨境电商企业也聚集在郑州航空港区,借助中欧班列与航空运输的协同优势,形成了涵盖“研发-生产-销售-物流”的完整产业链条,新增就业岗位超过5万个。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贸易往来日益紧密。郑州中欧班列作为重要的物流节点,已开通多条通往中亚、中东欧国家的线路,年运送货物价值超过百亿美元,为共建国家间的机电设备、日用消费品、能源资源等贸易往来搭建了坚实的桥梁。
王洪波以中哈贸易为例,指出哈萨克斯坦的优质小麦、棉花等农产品通过中欧班列大量进口至中国,而中国的工程机械、家电产品等则反向输出至哈萨克斯坦。中欧班列开行频次的稳定增加保障了双边贸易的顺畅,推动贸易额年均增长15%。
此外,中欧班列不仅承担货物运输任务,还频繁搭载文化交流团组、国际教育合作项目资料等“特殊货物”。共建国家的艺术展览交流活动多次借助中欧班列运输展品,降低了运输成本并缩短了筹备时间。国际教育合作院校间的教材、实验器材交换也依托中欧班列实现高效往来,增进了不同国家民众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成为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面临赶超挑战,呼吁制定中长期规划
尽管郑州中欧班列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王洪波也强调,它仍处于成长的关键期,面临着巨大的“赶超”压力。她指出,如果班列发展受阻,大量货物将被迫转向其他高成本的物流路径,这不仅会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阻碍产业的国际化步伐,还可能间接影响就业稳定与民生福祉。
国际物流巨头们依托规模化、信息化的运营体系,不断压缩运输成本、提升时效精准度。中欧班列若不加速提升竞争力,极易陷入被动局面。例如,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凭借庞大的全球运输网络、先进的集装箱调配系统以及规模化采购燃油等资源,能够将运输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这一成本优势使其在市场定价上极具竞争力,进而可能导致郑州中欧班列面临货源流失的风险。
此外,周边地区的同类班列线路也凭借地缘接近、政策特惠等优势激烈抢夺货源,对郑州中欧班列的市场份额形成了强烈冲击。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多个城市纷纷上马国际班列项目,如重庆国际班列主打笔电产品出口,与沿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深度对接,提供定制化班列服务等手段,吸引了大量西南地区乃至长三角部分电子制造企业货源。成都国际班列则聚焦欧洲高端制造业零部件进口,以快速通关、精准配送等服务亮点,分流了原本可能经郑州中转的西北、华中部分货源。
“据统计,近三年周边城市国际班列开行数量增速平均达25%,竞争压力显而易见。”王洪波表示。因此,她建议河南省应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增加郑州中欧班列图定数量,并下浮郑州到东盟线路的铁路运价,以支持郑州中欧班列的发展。同时,依据郑州中欧班列的发展现状、市场需求以及未来潜力,制定《中欧班列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明确中欧班列在未来5~10年内的线路拓展方向、运营规模目标、服务质量提升标准等核心指标,将其纳入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战略布局,确保班列发展有章可循、持续推进。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