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中国钢铁行业实现粗钢产量下降1.7%的预期目标,建筑业用钢占比下降,制造业用钢占比提升,显示出产品结构调整的持续深化。行业面临‘三高三低’局面,2025年将聚焦重点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北京1月20日电 (记者阮煜琳)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姚林于20日透露,2024年全国粗钢总产量达到10.05亿吨,同比下降1.7%,成功达成产量缩减的预期目标。这一数据标志着中国钢铁行业在结构调整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具体来看,建筑业用钢占比进一步下滑至50%,而制造业用钢占比则从2020年的42%显著提升至2024年的50%,显示出钢铁产品结构调整的持续深化。

当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六届会员大会第七次会议在京隆重召开。姚林在会上强调,过去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剧与内部挑战增多的双重考验,中国钢铁行业坚定聚焦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各项任务,有效支撑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对高品质钢铁材料的需求。行业高质量发展步伐稳健,新质生产力加速壮大,呈现出“稳中求进、新动能增强、积极因素累积”的良好态势。

据统计,2024年全国粗钢产量为10.05亿吨,同比下降1.7%;生铁产量为8.52亿吨,同比下降2.3%;而钢材产量则达到14.00亿吨,同比增长1.1%。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为8.92亿吨,同比下降5.4%。这些数据进一步凸显了市场供需矛盾的现状。

姚林指出,从整体上看,市场供过于求的态势并未改变。特别是在品种结构上,建筑业用钢占比持续下降,而制造业用钢占比显著提升,钢铁产品结构调整持续深入。2024年是钢铁行业深度调整的关键之年,行业面临着“三高三低”的复杂局面,即高产量、高成本、高出口与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并存。钢铁行业已步入“减量发展、存量优化”的新阶段。

展望2025年,姚林强调,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钢铁行业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重点任务,持续用力,推动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鼓励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延伸产业链,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提升钢结构建筑全产业链的产业素质和整体竞争力。同时,深化与建筑、船舶、交通、农机、重型装备、家电等重点领域的上下游合作机制,强化供需对接,积极开拓钢材产品的新市场和新用途。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图片及相关链接信息已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