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A股定向增发市场呈现回暖趋势,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募资金额增长。实控人与控股股东积极参与锁价定增,机构与个人投资者踊跃参与,市场知名人士重新活跃。

A股定向增发市场正逐步回暖。据Choice数据显示,自今年9月以来,已有32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定增预案,计划募集资金总额高达350.07亿元。其中,9月有10家公司,10月则达到22家,相比去年同期均有显著增长。各行业上市公司发布的定增预案在数量和拟募资金额上均呈现上升趋势,且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主业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与控股股东积极参与锁价定增项目,超过半数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自己或通过其名下实际控制的其他公司,计划以现金方式全额认购新股。此外,在公开询价定增项目中,机构与个人投资者积极参与,其中不乏市场知名人士。

资深投行专家王骥跃表示,自9月以来,A股市场回暖,多数公司股价上涨,成交量放大,投资者投资意愿增强,发行难度相对较低,因此定增市场有所回暖。

政策方面也在持续释放暖意。11月1日,商务部、中国证监会等部门修订发布了《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从五个方面降低外国投资者的投资门槛,进一步拓宽外资投资证券市场的渠道,鼓励外资进行长期和价值投资。有资深投行人士分析称,预计未来外资参与A股定增的案例和金额将有所增加。

近期披露的定增预案中,国投电力以70亿元的预计募资金额成为拟募资最多的公司。同时,拟募资金额排名前四的公司均将募集资金用于项目融资,包括江淮汽车(49亿元)、德赛西威(45亿元)和湖北能源(29亿元)。这些项目与公司主营业务紧密相关,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优化业务布局。

例如,国投电力表示,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全部用于清洁能源项目建设,这对改善上市公司资金紧张局面,促进主营业务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行业分布来看,新发布的定增预案广泛覆盖各个行业,其中信息技术、基础化工、交运设备、机械设备等行业较为集中。这些行业发展潜力较大,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此前,受政策影响,定增市场明显降温。但自今年新“国九条”发布以来,政策端对再融资的审核把关更为严格。尽管如此,随着市场回暖和投资者信心增强,定增市场依然呈现出活跃的态势。

在9月以来发布的定增预案中,采用向特定人士锁价方式发行更为普遍,其中实际控制人的积极参与成为一大亮点。他们积极参与定增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利于发行成功;二是避免定增对实控人自身控制权的较大稀释。

例如,青达环保发布定增预案,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发行对象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勇。此次募资有助于满足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流动资金需求,降低公司财务费用,优化资本结构。

此外,友发集团也计划向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定向发行股票,拟募资金额合计10亿元。这些资金将用于补充公司经营性流动资产和降低资产负债率。

除了向特定人士的锁价定增外,近期完成公开询价发行的定增案例也逐渐增多。不少资本市场知名人士和定增市场的常客开始重新活跃起来。

从发行情况来看,2024年9月至10月期间共有1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定增发行情况报告书。其中10家采用询价发行方式,吸引了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广泛参与。例如拓尔思和景嘉微的定增项目分别吸引了19家和20家发行对象。

在机构投资者方面,诺德基金、财通基金、华夏基金等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参与了多笔A股定增项目。在个人投资者方面,多位明星投资者也出现在发行情况报告书中。如葛卫东以59.91元/股的发行价格获配景嘉微1001.50万余股,认购金额约6亿元。

葛卫东以期货投资起家,现任上海混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近年来,他在股票市场有不少投资动作,涉及新能源、芯片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新兴成长赛道。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