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药品质量问题引关注,政协委员及专家呼吁加强质量保障
AI导读:
上海市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及医学专家反映集采药品可能存在质量风险。国家医保局高度重视,联合多部门赴上海听取意见,重点收集有临床数据支撑的质量和药效问题线索。一线临床医生积极发声,呼吁加强集采药品质量保障,有关部门需平衡各方诉求,尽快给出解决方案。
在上海市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及医学专家对部分集采药品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问题表达了关切。对此,国家医保局迅速响应,联合卫生健康、工业信息化及药品监管部门,亲赴上海,旨在面对面听取相关政协委员与专家对于药品集采政策及其中选产品质量保障的意见与建议。此次行动的重点在于搜集那些具有临床数据支撑、并显示出统计学差异的质量和药效问题线索。
近期,集采药品的质量保障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这一讨论起源于第十批国家药品集采中,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中标价格急剧下降至每片仅3分钱,与集采前的最低挂网价0.48元一片相比,降幅高达近93%。如此巨大的价格变动,在社会上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反响。一方面,有人为药品价格的显著降低而欢呼,认为这是患者的福音;另一方面,也有人对如此低价药品的质量表示担忧,认为低价可能意味着质量的妥协。
为了回应这些担忧,国家医保局上月末召开了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座谈会,就集中采购药品的质量保障、行业创新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并详细阐述了企业在加强成本控制、保障中选产品质量和供应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尽管这一互动及时且必要,但公众对药品质量的担忧依然未能完全消除,主要基于价格因素,这种担忧虽合理,但尚不足以形成定论。而座谈会中透露的药品原材料价格信息,也未能充分解释部分集采药品价格过低的原因,更未能完全打消质量隐患的疑虑。
经过这次座谈,原有的疑虑并未得到完全解答。这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除了信息不足外,更重要的是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对品质的要求极高,任何微小的瑕疵都可能影响治疗效果,从而引发公众的担忧。因此,有关部门有必要重新审视集采药品的质量把关工作,确保患者能够用上安全、有效的药品。
随着地方两会的陆续召开,集采药品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且讨论更加深入、专业。上海市政协委员、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公开表示,自己长期服用的高血压药物络活喜在换用国产药后,效果大不如前,需要加倍剂量才能维持血压稳定。同时,20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指出部分集采药品药效不稳定,并呼吁为原研药留出通道。类似的情况在北京也得到了反映,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卢长林也提出了优化集采药品的提案,建议制定最低成本价底线、严把药品供应商质量关、加强药品上市后监控,并反对强迫医患使用集采药品。
从外界的常识判断到一线临床医生的积极发声,集采药品质量问题已经逐渐浮出水面,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一线临床医生作为这一领域的专业人士,他们的声音更具权威性。虽然集采政策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但对药品质量和用药选择权的追求同样重要。有关部门应认真倾听舆论呼声,在未来的集采过程中平衡好各种诉求,期待能够尽快给出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让集采真正为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图片来源:)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