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
AI导读:
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4130亿斤,再创新高,彰显了中国粮食安全的底气。政策支持、科技与农机装备支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防灾减灾措施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升。
粮食产量作为衡量国家农业发展水平与粮食稳定安全供给能力的核心指标,在2024年再次迈上新台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4130亿斤,较2023年增长了222亿斤,增幅为1.6%,首次突破1.4万亿斤大关。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中国碗里装了更多中国粮,还显著增强了中国的粮食安全底气,为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并对全球粮食市场的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张学彪指出,政策支持、科技与农机装备支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防灾减灾措施等多方面因素叠加,共同推动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升和增产空间的不断拓展。
在政策支持方面,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不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包括提高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加大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等,多措并举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各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扩大复播粮食面积,为粮食增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技与农机装备的支撑同样不可或缺。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落地应用,良种培育、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农艺农技不断进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同时,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74%,大马力机械、北斗终端设备及适应丘陵山地的农机具得到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是粮食增产的关键因素之一。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以及大批配套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强化了粮食生产能力和农田防灾抗灾能力。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不仅提升了耕地质量,还显著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节水、节肥、节药率。
粮食产量的新突破不仅意味着数量的增加,更彰显了中国饭碗的分量。随着粮食消费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升级,我国粮食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主粮均实现增产,大豆产量也连续3年突破400亿斤。同时,各地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涌现出众多省级和市县区域公共品牌,丰富了老百姓餐桌上的优质粮油产品。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粮食产量的新突破为国家进一步增强粮食储备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粮食储备规模增加,市场调控能力更加有力,能够更加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此外,粮食产量的增加还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在国际粮食贸易中的主导权,构建起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势互补协调配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然而,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提高粮食产量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尽管近年来粮食产量取得重大突破,但粮食紧平衡的局面并没有改变。因此,需要进一步拓展粮食增产空间,强化政策扶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树立大食物观,推进农食系统转型,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同时,发展粮食生产还需兼顾粮食生产大主体和小农户,持续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各主体紧密联结。此外,针对一些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还需强化落实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人才战略,持续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配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和稳产增产能力。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图片来源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