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正推动着全球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活动的变革。我国数据产业快速发展,但面临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不强、数据孤岛和标准化不足等挑战。需要聚焦主体培育、政策配套、市场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等领域,多措并举、协同发力。

在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和基础性战略资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全球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活动的变革。数据要素通过协同赋能和创新转化,不断放大、叠加、倍增其影响力,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数据产业,作为将数据转化为资产,并进一步加工为数据产品和服务,为相关产业赋能的行业总和,是数据要素流动、配置和利用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国数据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相关制度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数据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初步构建起覆盖数据采集汇聚、计算存储、流通交易、开发利用、安全治理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企业规模逐步壮大,产业生态日益成熟。

据统计,2020年我国数据产业规模仅为1万亿元,而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已突破2万亿元。预计在未来几年,数据产业将保持2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到2030年产业规模有望达到7.5万亿元。截至2023年,全国数据企业数量已超过19万家,数据生产总量达32.85ZB,同比增长22.44%。这些数字无疑表明,我国数据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逐步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为了支持数据产业的发展,我国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关于促进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和《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这些政策为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同时,各地也因地制宜推出专项政策,支持数据产业和企业快速发展,助力传统行业在效率提升、流程优化和组织变革方面实现转型。

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数据产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在全球化拓展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各国为了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纷纷出台数据产业促进政策,推动本国数据企业抢占全球数据产业制高点。在此背景下,全球数据产业发展已突破地域限制,数据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不断加强。

然而,随着数据规模的快速增长和流通效率的不断提升,数据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不强是当前数据产业发展的核心挑战之一。国内外数据泄露事件频发,不仅损害了个人和企业的权益,还对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了威胁。此外,数据孤岛依然存在以及标准化不足也是限制数据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主要瓶颈。统一的数据标准与规范、开放的数据授权机制、互联互通的数据空间是数据企业发展壮大和数据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的迫切需求。

为了充分发挥数据产业的引擎作用,我们需要聚焦主体培育、政策配套、市场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等领域的难点问题,多措并举、协同发力。一方面,要积极培育数据产业主体,构建重点企业跟踪服务机制,引导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另一方面,要提升数据产业治理水平,进一步健全鼓励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法规,明确数据产业发展方向、支持措施和监管要求。

同时,我们还需要优化数据要素市场环境,加快推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促进数据要素市场规范发展。完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明确数据产权归属,完善数据安全保护和管理制度,培育形成公平、透明、高效、安全的数据市场环境。此外,加快数据人才培育也是推动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我们需要统筹数据行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健全数据人才认定标准,形成与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适配的人才梯队。

最后,推动数据技术创新融合也是实现数据产业链拓展和价值链跃升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大在数据处理、分析、挖掘等领域的技术研发投入与合作,加强数据核心技术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培育数据服务、数据咨询、数据治理等新业态新模式。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数据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