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农民收入增长关系农村发展稳定及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文章探讨了通过产业拉动、就业带动、改革促动等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方法,包括发展乡村富民产业、适应农村人口产业转移、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等。

农民收入的增长不仅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指标,更是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内需、推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应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的一体化发展,积极探索并拓宽农民增收的多渠道路径。与此同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着重强调了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性,旨在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民生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据统计,2024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3%,这一增速甚至超过了城镇居民。然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依然较为传统,如种地、外出务工等,渠道相对单一。在当前农业生产效益提升、第二产业劳动力需求减少以及新兴服务业就业门槛提高的背景下,农民工就业面临新形势,农民持续增收面临新挑战。因此,聚焦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核心任务,拓宽增收渠道显得尤为迫切,需通过产业拉动、就业带动、改革促动等多措并举,确保广大农民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为了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必须聚集更多要素、开拓更多产业形态。随着资本、人才、科技等要素不断向农村回流和聚集,一系列新业态、新场景在农村持续涌现。我们应充分利用并激活各类资源,发挥地方特色,打造特色品牌以实现增值;同时,紧跟电商发展新机遇,融入直播浪潮,拉近市场终端,确保更多收益留在农村、惠及农民。此外,还应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

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过程中,还需积极适应和调整农村人口产业转移方向。针对当前外出务工稳定性较低、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我们应着力发展就业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充分释放养老、家政、托育、物流等社会服务领域的潜力。鉴于这些领域存在较大就业缺口,可尝试将农民工转移至这些市场供给不充分的领域,从而实现就业增收。

无论是推进农业增值还是调整城市就业赛道,单靠农民自身力量难以完成。因此,政府相关部门需提供更多帮助,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信息服务,培养新的专业技能,提升综合素质,以弥补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专业知识不足的短板。同时,还需增强农民的非农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经济格局变化,从中获取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

此外,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也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虽然这部分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比不高,但潜力巨大。我们应扎实搞好确权工作,稳步推进赋权进程,有序实现活权目标,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针对农村地区低收入人口增收能力较弱、抗风险能力不强的问题,我们需更多依靠帮扶机制和政策支持。通过拓宽公益性岗位、增加帮扶车间、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措施,提升他们的收入水平。同时,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扩大保险补贴覆盖范围,在降低返贫风险的基础上逐步增强他们的抗风险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从而改善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农民收入增长图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