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条例》正式实施,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条例》正式实施,旨在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空域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环节,为广州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开辟法治路径。条例涵盖开放低空空域、地面配套基础设施规划、低空飞行安全保障及产业发展支持等多方面内容。
《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4年11月29日通过市人大常委会表决,并于2025年1月12日获得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定于2025年2月28日正式实施。该《条例》旨在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发展低空经济的决策部署,聚焦空域管理、基础设施建设、飞行服务、产业发展及应用场景等关键环节,为广州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开辟法治路径。在《条例》发布之际,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接受了广州日报记者的采访,就《条例》制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记者提问,广州为何要通过立法手段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法工委负责人回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均明确提出要打造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广州作为具备厚实产业基础和广阔市场前景的城市,积极响应中央号召,通过地方立法加快培育低空经济新兴产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然而,低空经济在发展初期也面临政府部门职责不清、飞行申办程序复杂、基础配套设施薄弱等问题,《条例》的制定正是为了解决这些卡点堵点,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清晰指引。
关于开放低空空域的问题,法工委负责人表示,广州国土空间广阔,拥有丰富的低空空域资源。《条例》依托省三方协同管理机制,推动解决低空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同时,积极争取省人民政府支持,推动空中交通管理机构分类划设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适飞空域和管制空域,并通过市级低空飞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布具体范围,争取国家支持探索建立低空空域分类管理和动态调整机制。
在地面配套基础设施方面,《条例》对规划、建设和运行作了全链条规定,包括强化统筹规划、推进地面配套设施建设、支持社会资本参与以及明确基础设施运营要求等。为解决低空配套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条例》要求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编制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并明确建设标准;同时,要求广州空港委会同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应用场景需求,统筹推进地面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为保障低空飞行安全,《条例》构建了市级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对飞行前申报、飞行中动态监控、气象异常暂停飞行等作了全面规定。平台将为开展低空飞行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低空飞行情报、气象信息、飞行告警等服务,并协助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民用航空管理部门等开展相关工作。同时,要求无人机在适飞空域开展飞行活动前,需在平台报备实名登记信息,确保全过程实时报送飞行活动信息和动态数据。
对于低空飞行事故的调查处理,《条例》也作了明确规定。一旦发生低空飞行安全事故,市级低空飞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并协助开展救援;同时,设立低空飞行事故调查制度,由公安机关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证据,市人民政府或事故发生地的区人民政府指定牵头部门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在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方面,《条例》要求市、区人民政府制定政策措施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供应链关键核心企业,推动建设低空经济特色产业园区;同时,促进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推动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并深化区域合作,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沟通协作。
为拓展低空飞行应用场景,《条例》还规定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制定措施培育市场需求,围绕物流配送、载人运输、旅游消费、应急救援、城市管理等领域打造示范应用场景;同时,推进低空物流应用和载人飞行、深化文旅、农业、政务等各领域应用以及建设南沙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试点等。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图片链接保持不变)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