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力春节新风尚,赛博过年成潮流
AI导读:
2025年春节,人工智能(AI)的深度融入为传统节日注入了科技活力,全民参与的“赛博过年”成为新风尚。AI产品受热捧,电子年货成为新宠,AI数字人在多个场景中广泛应用,助力春节消费热潮。
春节,这一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历来承载着团圆与吉祥的美好愿景。然而,在2025年的春节,人工智能(AI)的深度融入,为这一传统节日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科技活力,全民参与的“赛博过年”新风尚蔚然成风。■本报记者薛蕾
AI引领“赛博过年”新潮流
在各大社交平台,尤其是小红书上,“AI加持下的新年”成为了热门话题。从“手把手教你用AI生成专属对联”到“AI助力,轻松制作拜年视频”,一系列详尽易懂的教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即便是AI新手也能迅速上手,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
王大爷,一位书法爱好者,往年总会在集市上挑选心仪的对联。而今年,在孙子的帮助下,他利用AI生成了一副寓意吉祥的对联:“祖德流芳,家业兴隆承世泽;春风送瑞,子孙勤勉振家声”,横批“福满华堂”。王大爷亲手书写并张贴,这副对联不仅赢得了邻里们的赞誉,更成为了社区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年轻人群体更是成为了AI拜年的主力军。他们利用AI强大的图像处理与合成能力,将家人照片、春节元素与创意动画巧妙结合,制作出个性化的拜年视频。这些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成为了春节期间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我还没到拜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着用AI做视频了。去年尝试过AI生成图片,今年想尝试做AI视频,相信七大姑八大姨看到我做的拜年视频一定会很惊喜。”赛博年资深爱好者小欧兴奋地说道。
不仅个人和家庭积极拥抱AI过年,企业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咪咕音乐APP和微信小程序推出了“AI通话趣味拜年”功能,包括“AI一图变装”、“AI一图成曲”、“AI一图炫彩”和“AI一图童颜”四大玩法。用户只需上传照片,AI便能为其变装、生成音乐、制作动态贺卡等,让拜年方式更加别出心裁。
此外,今年的春晚上也处处可见AI的身影。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运用了央视虚实融合超高清制作系统,采用“XR+数字孪生+VP”融合拍摄技术,打造了无限延展的虚拟舞台空间,再现了中国古建筑的千年神韵和文化内涵。
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AI应用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有着更广泛的社会背景。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有3.31亿人听说过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占整体人口的23.5%;用户规模达2.49亿人,占整体人口的17.7%。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AI产品受热捧 电子年货成新宠
春节期间,各类消费迎来高峰期。而AI产品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和实用性,在年货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热门的电子年货。
对于学生群体而言,学习平板凭借其独特的功能优势,成为了大人们送给学生们的新年礼物的新选择。洛图科技发布的《中国学习平板零售市场月度追踪》报告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线上全渠道学习平板销量同比增长38%,销售额同比提升51.70%。
在玩具领域,AI技术的融入也为玩具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多款独具特色的AI陪伴玩具在CES展上亮相,如仿拉布拉多犬JENNIE和情感宠物ROPET等,引发了广泛关注。今年春节期间,AI玩具也成为了热门年货之一。
以淘宝平台为例,一款“会说话的汤姆猫家族AI情感陪伴机器人”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目光,尽管价格相对较高,但仍售出了数百台。此外,几百元的AI机器狗在淘宝上销量同样可观,大多数都能达到上千单的销量。
AI数字人多点开花 助力春节消费热潮
随着春节的临近,年货节的热度持续攀升。AI数字人也成为了不少企业的得力助手,其销量也备受关注。据了解,有近8000家品牌选择了同一家AI数字人进行全时段直播。年货节开启至今,AI数字人已带动年货销量逾5亿元。
在电商领域,随着年货节的持续发力,晓多科技客服机器人业绩也呈现出了显著增长。截至目前,业绩较上年增长20%至30%。晓多科技CTO向海表示,随着年货节的深入进行,业绩将会进一步增长。
作为本地数字人领域的龙头企业,明途科技在春节期间也感受到了节日氛围。明途科技董事长肖雪松透露,从当前市场反馈来看,过年期间AI数字人的表现将十分出色,并将在多个场景中广泛应用。例如,在年货销售上,明途科技与陕西的一些蜂蜜、茶叶厂商达成合作,将明途智能体搭载在产品上,消费者只需扫描二维码,数字人便会以可视化的方式生动地讲解产品;在旅游景点,游客也能看到数字人的身影,与之互动并了解景点特色、历史文化等内容;在文化消费领域,AI数字人还将参与灯会活动,与游客进行猜灯谜互动。
“AI数字人在春节期间不仅为各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其自身销量也因市场的高度认可而显著提升,成为春节消费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科技力量。”肖雪松说道。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