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庆祝成立20周年
AI导读:
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在华南农业大学举行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回顾发展历程,聚焦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多位知名专家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中心里程碑时刻。
2025年1月20日,广东省首个省级“三农”研究智库——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简称“中心”)在华南农业大学隆重举办了其成立20周年的庆祝大会。此次大会不仅回顾了中心二十年来的辉煌历程,还围绕“智推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的主题,针对农村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了一系列高端学术报告。
(大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中心主任李凤亮在会上指出:“中心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是华农服务‘三农’的生动写照。”他强调,中心依托华南农业大学的多学科优势,紧密围绕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成果。李凤亮还表示,中心将进一步加强研究队伍建设,聚焦县域振兴、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现代化等关键领域,以万名学子乡村大调研、乡村智库万里行、湾区乡村智库讲坛为平台,努力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及广东“百千万工程”贡献更多优质成果,致力于成为国内乡村振兴领域中的标杆智库。
会上,中心发起的慧农基金正式成立,旨在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提升中心科研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同时,涉农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基地也正式揭牌,该基地由中心与华农外国语学院共同建立,将致力于国外涉农信息的收集研究、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对外传播、信息咨询服务以及跨学科人才联合培养等。此外,中心还授牌了首批社会服务基地,旨在推进政府、高校、机构、企业间的深度合作。
会上,中心学术委员会及特聘研究员也接受了聘书。其中,罗必良教授和何秀荣教授分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高校的知名学者也加入了学术委员会。同时,30多位涵盖农、文、史、经、管等多学科的专家学者被聘为特聘研究员。
在湾区乡村智库讲坛上,多位知名学者围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乡村建设、粮食安全等主题作了学术报告,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为广东农村政策研究和乡村振兴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湾区乡村智库讲坛专家报告,主办方供图)
据悉,近年来,中心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决策咨询报告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及多个省部级单位采纳,推动了20多项省市级以上政策的落地实施。此外,中心还入选了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并基于调研内容编写了《广东乡村调研报告》,为相关部门提供了宝贵的决策参考。同时,中心举办的“湾区乡村智库论坛”“乡村智库万里行”等活动,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