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大行2025年工作计划:境外业务成新增长点
AI导读:
近日,多家国有大型银行公布2025年工作计划,境外机构与海外业务被寄予厚望,有望成为本年度业务增长的新引擎。分析指出,这一战略背后有多方面原因,包括企业出海需求提升、国内银行业务压力增大等。
近日,我国多家国有大型银行相继揭晓了2025年度的工作蓝图,其中,境外机构与海外业务被赋予了厚望,有望成为本年度业务增长的新引擎。
交通银行在近期举行的2025年海外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兼顾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进一步强化境内外业务的联动效应。紧随其后,工商银行也在其境外机构座谈会上表达了类似观点,强调要整合境内境外两大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境内外协同作战的能力,积极探索境外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
1月20日,某大型银行研究部门专家向财联社透露,对境外业务的规划与总结一直是大型银行的例行公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大型银行对境外业务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
多位接受采访的银行业分析人士指出,这一现象的背后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不仅是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需求也在逐年攀升;另一方面,随着国内银行净息差和中间业务收入的缩减,营收和利润压力迫使银行将目光投向海外,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上海金融与实验室主任曾刚对财联社表示,除了国家战略和企业走出去的客观需求外,中国银行业规模庞大,经营国际化和资产配置的多元化也是推动大型银行强化境外业务的重要因素。对于大型银行而言,优化境外机构布局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息差受压,银行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以寻求利润增长
北京某大型券商分析师指出,在低利率环境下,国内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了一定影响。
作为海外资产规模最大的中国银行,在其年度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将采取更加务实的措施,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确保安全、提升效率,加速提升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建设银行则将“增强国际竞争力”列为“三个能力”之一,要求丰富综合金融服务供给,积极服务国家开放战略,深入拓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RCEP区域,全力保障外贸外资企业融资需求。
除了传统的汇兑、融资等金融业务外,工商银行已将海外市场视为重要的平行市场。在境外机构座谈会上,工商银行提出,将结合当地经营环境和机构特点,因地制宜推进五化转型,努力探索境外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
大型银行竞相角逐数万亿海外业务市场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各家银行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寻求新的增长点,这一战略有着充分的数据支撑。
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数据显示,仅在2024年上半年,中国上市公司实现海外业务收入3.83万亿元,同比增长12.84%,增长率提升9.93个百分点;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达到10.98%,提升1.39个百分点。过去十年间,中国上市公司共设立海外办事处近3800个,开展海外项目近16万个,新增海外员工超过240万人。
东吴证券分析师芦哲分析指出,自2018年以来,中央企业对外投资的力度显著增强,占对外投资的比重持续回升。
事实上,不仅大型企业积极出海,中小企业的海外拓展也在不断扩大。1月20日,深圳某中型储能公司海外事业部负责人向财联社记者透露,基于多种因素,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倾向于在海外设立工厂进行经营。
就在1月15日,工信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中小企业出海服务专项行动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鼓励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加大对出海中小企业境外业务的支持力度。
另一位上海券商机构分析师表示,未来,中资大型银行可能会像汇丰银行、花旗银行在中国大陆服务外资企业那样,跟随中国跨国企业在当地经营发展。然而,他也提醒道,在海外市场拓展过程中,银行需要注意避免水土不服以及监管、法律等问题,尤其是在新开发的地区。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