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在2025年首个工作日迎来重大项目建设新进展,绿色甲醇项目开工。同时,上海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出台政策举措促进民生改善和城市治理现代化,锚定主攻方向建设“五个中心”,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扩大消费,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在2025年的首个工作日,上海市迎来了重大项目建设的新进展——一个10万吨级的绿色甲醇项目正式开工,预计将于年底建成。这一项目的实施将填补沪产绿色甲醇的空白,标志着上海在新能源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与此同时,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境外投资项目许可咨询服务点的启用,进一步提升了上海的开放水平。这一举措不仅优化了全市境外投资咨询服务布局,更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上海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自我加压、攻坚克难,干字当头、奋力一跳”的发展口号。全市上下鼓足干劲、抓紧行动,以开好局、起好步的姿态,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资国企在上海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上海积极推进企业重组和工业降本,2024年上海地方国企归母净利润实现了同比增长。上海市国资委主任贺青表示,2025年将围绕上汽、电气、光明等大型国企集团,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增长方式,为上海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了加快建设人民城市,上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旨在促进民生改善和城市治理现代化。上海要求以奋力一跳的目标引导预期、凝聚力量,以改革创新的办法应对挑战、破解难题,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服务大局、贡献大局。

上海锚定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个中心”。新的一年,上海将全面推动机构集聚、业务创新、功能提升,强化“五个中心”的整体效应、平台效应、放大效应、辐射效应。2024年,上海港已成为全球首个年吞吐量超过5000万标准箱的世界大港,沿海捎带、多式联运、中转集拼等功能创新促进了国际中转集装箱吞吐量的快速增长。

上海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实现两位数增长,规模达到1.8万亿元。2025年1月3日,上海举行“人工智能+”行动推进大会,推动“人工智能+”走进重点行业,计划到年底形成一批成效显著的行业开放语料库示范应用成果,建设多个大模型创新加速孵化器,并建成一批上下游协同的赋能中心和垂直模型训练场。徐汇区也发布了推进“人工智能+”十大行动,通过增强政策支持、拓展资金渠道、加大场景应用等举措,加快打造人工智能高地。

上海着力扩大消费,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百联集团董事长叶永明介绍,百联集团新开业的商业体中,入驻品牌的首店比例近80%,未来将继续努力创造更多新业态,吸引年轻消费者。同时,上海抓住免签政策出台后境外游客增多的机遇,推动商旅文体展联动,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推出了一系列精品旅游路线、旅游主题产品和重点文旅项目。长宁区则聚焦为总部企业和创新企业提供高品质办公载体,探索商务楼宇焕新、综合交通升级、公共空间提质等更新路径。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顾军表示,上海将在优化为企服务、规范涉企检查等方面推出更多经营主体可感可及的务实举措,确保改革深化到哪一步,营商环境条例修订就要跟进到哪一步。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