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正式发布
AI导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了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教育部负责人就《纲要》的出台背景、意义等回答了记者提问,指出《纲要》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顶层制度安排。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教育部负责人就《纲要》的出台背景、意义、主要思路、目标设定、结构内容及贯彻落实等问题,接受了记者的详细询问。
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其兴衰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已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为此,《纲要》的编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编制过程中,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领导,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最终形成了这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纲要》不仅是对党的二十大重大部署的落实,更是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顶层制度安排。
《纲要》的编制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其中,“三大属性”即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是《纲要》的核心思想;“六大特质”则描绘了教育强国应具备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等关键特质;“八大体系”则构成了《纲要》的基本结构,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基础教育体系等。
在总体目标设定上,《纲要》坚持远近结合,分2027、2035年“两步走”。到2027年,教育强国建设将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各级教育普及水平持续提升,高质量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到2035年,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将系统完备,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建成,学习型社会全面形成。
《纲要》共11部分,详细阐述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办强办优基础教育等关键内容。其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等举措,将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了推动《纲要》的贯彻落实,教育系统将积极开展学习宣传培训,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同时,教育部正研究启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三年行动计划,开展试点探索,加强监测评价,确保《纲要》重大部署落地落实。此外,全社会也应共同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发展,为实施好《纲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文章来源:新华社,图片链接及内容保持不变)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