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AI导读:
呼和浩特市畜牧业以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为主线,通过稳产保供、标准化养殖和优化养殖模式等措施,推动肉类产业发展,提升畜牧业生产能力、绿色发展水平和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取得显著成效。
近日,呼和浩特市农牧局网站发布消息称,该市畜牧业正积极践行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目标,深入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及市委的相关文件精神,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推动肉类产业的蓬勃发展,进而提升畜牧业的生产效能、绿色发展水平以及畜产品的稳定供应能力。据农情调度数据显示,2024年,呼和浩特市成功守住了3.4万头能繁母猪的保有量底线,生猪出栏量更是突破了80万头,实现了连续七年的稳步增长;同时,肉类总产量高达15.5万吨,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完成了‘十四五’规划中15万吨的目标。
一、生猪稳产保供,打造产能调控的坚实屏障
在和林县与武川县这两个重点区域,通过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成功构建了百万头生猪的全产业链体系。通过实施生猪产能分级调控机制,精准监测能繁母猪存栏量和规模猪场数量,确保了3.4万头能繁母猪的稳定保有量。同时,积极推进正大集团和林县羊群沟乡生猪育肥场的建设,守住了规模猪场的数量底线。此外,还建立了4个国家级和1个自治区级的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充分利用现代化养殖技术和规模化养殖的优势,显著提高了抗风险能力,使得全市的生猪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二、标准化养殖引领,牛羊产业焕发新活力
呼和浩特市以标准化规模养殖为引领,全面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不断扩大标准化养殖基地的覆盖面。坚持‘稳羊增牛’的发展战略,依托奶畜养殖的优势,积极发展奶公犊育肥业务,并创新肉牛、肉羊的养殖模式。通过对10个肉牛肉羊养殖场的改造升级,以及推进清水河县现岱牛业万头肉牛养殖基地的建设,有效保障了肉牛的扩群增产。同时,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推广‘企业+农户’的分散养殖模式和托管寄养集中养殖模式,进一步提升了肉羊的规模养殖水平。
三、优化养殖模式,圆满解决草原过牧问题
为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呼和浩特市积极推动试点旗县精心规划并实施多样化的养殖模式,包括集中养殖、异地养殖和庭院养殖等。其中,金草原肉羊综合项目的建设涵盖了从育种到加工的全产业链,建设了5.2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养殖棚圈。同时,优化饲草种植结构,建立了现代草产业科技示范园区,以及10万亩饲草基地和3个千亩级的燕麦草、苜蓿草种植基地,确保了高质量饲草的稳定供应。2024年,农牧部门在解决草原过牧问题的试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满分的成绩向自治区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展望未来,呼和浩特市将继续以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为核心目标,采用‘园区化’的发展思维进行布局规划,推动现代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科学规划与模式创新,呼和浩特市将致力于打造全国领先的产业基地,为国家农畜产品的稳定供应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文章来源:新京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