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年轻人开始尝试通过反向驯化算法来应对大数据杀熟问题,但实际效果有限。多家旅游服务平台及航空公司否认价格与网友言论有关。法律专家呼吁加强法律监管与执法力度,同时要求平台自律公开定价算法,共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近期,网络上掀起了一股热议——“年轻人开始反方向驯化大数据杀熟”。该话题起源于社交平台,众多网友发帖吐槽“机票贵,买不起”“不降价就不买了”,意外发现此举竟能让机票价格有所松动。此类帖子迅速走红,引发了大量网友的跟帖与尝试,他们希望通过建立特定的“人设”,来影响算法的推送结果。

针对这一现象,多家旅游服务平台的客服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澄清,机票价格由航空公司实时调整,与网友刷“机票太贵”的言论并无直接关联。同时,多家航空公司客服也明确表示,机票价格为实时波动,否认存在价格杀熟的情况。

有专家指出,虽然用户通过改变在线行为,如评论、点赞等,确实有可能尝试影响算法的推送,但这种影响力度极为有限。实际上,机票价格的变动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过程,受到市场需求、航空公司定价策略、季节性因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2月,北京市委网信办根据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部署,牵头开展了北京市算法治理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包括大数据“杀熟”在内的相关问题。

为了验证“驯化算法”的效果,贝壳财经记者进行了实测。在飞猪平台上,记者记录了某一时段北京飞往哈尔滨的机票价格,并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多条“机票太贵了,不去了”的评论。然而,次日观察发现,所谓的“反向驯化”并未奏效,机票价格反而有所上涨。

面对这一结果,贝壳财经记者再次联系了多家旅游服务平台及航空公司。各平台客服均表示,机票价格由航空公司实时调整,与网友的言论无关。同时,多家航空公司的客服也重申了机票价格的实时波动性,并否认存在价格杀熟的情况。

从技术角度看,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算法工程师黄冠表示,用户在社交平台上的评论和行为数据确实可以被算法捕捉并用于调整推荐策略。然而,由于机票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用户通过改变在线行为来影响算法推送的效果有限。

此外,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奇也指出,如果航空公司的机票算法使用了舆情监控信号,那么用户理论上可以“反向驯化算法”。但考虑到成本和必要性,航空公司一般不会采用这种算法。

针对大数据杀熟问题,法律专家也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北京市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副会长朱巍表示,大数据杀熟在经济学中被称为价格歧视,这种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因此,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法律监管与执法力度。

北京市中闻(长沙)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凯进一步强调,整治大数据杀熟不仅需要法律和技术手段的完善,更需要对平台商业伦理的重塑。他呼吁平台应自律公开定价算法的基本原则,避免“黑箱操作”,以重建用户对平台的信任。

综上所述,尽管年轻人尝试通过“反向驯化算法”来应对大数据杀熟问题,但实际效果有限。整治大数据杀熟还需从法律监管、执法力度以及平台商业伦理等多个方面入手,共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文章来源:新京报,内容有所增删改,以符合格式要求并保持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