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灾后重建资源争夺战即将爆发
AI导读:
本文介绍了全美多地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灾后重建工作,特别是洛杉矶野火和美国东南部飓风后的重建进展,以及由此引发的资源争夺战,包括建筑劳动力、建筑材料和家用电器的短缺问题,同时探讨了重建过程的缓慢和潜在的政策影响。
一场围绕全美灾后重建的资源争夺大战,似乎即将全面爆发。本月,洛杉矶野火造成的巨大损失正在逐渐显现,与此同时,去年秋季美国东南部连续遭受飓风肆虐后,东海岸的多个受灾城市眼下才刚刚开始着手重建工作。
不少业内人士感慨,如此众多被自然灾害摧毁的城市在同一时间尝试重建,实属罕见。目前,北卡罗来纳州、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南卡罗来纳州、弗吉尼亚州和田纳西州仍在进行飓风后的重建工作,而洛杉矶也即将步入重建阶段。
房地产服务公司CoStar多户住宅分析部全国总监Jay Lybik指出:“我们以前也曾经历过类似的灾难,但从未发生过像现在这么多灾多难的情况。”
重建浪潮之下,资源争夺战已然打响。处于重建中的城市,如今都在竞相争夺专业的建筑劳动力、稀缺的建筑材料以及定制的家用电器。一些房屋建筑商和开发商已经发出警告,对资源的争夺可能会减缓所有城市的重建步伐。
当然,建筑商可能不会立即面临所有这些短缺问题。保险谈判、许可审批以及重建过程的其他环节都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可能会阻止重建项目一次性破土动工,从而让当地供应链和劳动力能够跟上重建的步伐。
然而,随着更多项目的陆续开工,对房屋建筑资源不断升级的需求可能会持续影响整个美国经济,进而收紧供应链并推高成本。
据统计,本月美国南加州的火灾已摧毁了超过12000栋建筑,这场火灾势将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损失最为惨重的山火灾难,初步估计总经济损失接近500亿美元。而去年秋季,飓风海伦和飓风米尔顿在短短两周内造成了250多人死亡,受灾地区(如佛罗里达州和北卡罗来纳州)的总计损失预估也达到了500亿美元。
资源相互挤压争夺的现象,眼下已经逐渐显现了出来。
帮助培训、部署和保护灾后恢复工人的组织Resilience Force的执行董事Saket Soni表示,一些原本在佛罗里达州墨西哥湾沿岸参与建筑修复工作的工人,目前正在考虑驱车前往洛杉矶参加野火灾后重建工作,因为他们认为那里的机会更多。
在美国,灾后重建人员往往人手不足,不得不从一个灾区点奔波赶赴另一个灾区点。Soni举例称,飓风“海伦”过后,一名灾后恢复人员曾驱车将路易斯安那州飓风“弗朗辛”破坏点的九名工作人员送到佛罗里达州。
总部位于洛杉矶的多户住宅开发公司Cityview首席执行官Sean Burton表示:“你将面临一场激烈的原材料和劳动力竞争。”Burton补充称,建筑商将竞相争夺工程资源、建筑资源和废墟清理资源。他认为,当地政府、房主和承包商应该大规模批量购买电器和建筑材料,以降低成本并加快南加州的重建工作,即使这意味着要将部分供应品提前储存在空置的仓库中。
重建过程极其缓慢。在美国,遭受一次自然灾害后的社区重建,往往需要耗费数年时间。
例如,在飓风过后三个多月,北卡罗来纳州阿什维尔地区眼下仍在清理废墟。一些房主直到近期才完成了与保险公司的谈判,因此他们的实际重建工作才刚刚开始。阿什维尔一家豪华住宅建筑商Judd Builders的共同所有人John Judd Jr.表示,重建的步伐一直很缓慢。他在飓风袭击后三周内接手的项目现在才进入框架阶段。他目前面临着建筑劳动力短缺、高端材料和电器等待时间长等问题,这些都是疫情时期遗留下来的障碍。鉴于这些延误,他已经预计阿什维尔要到本十年末(2030年)才能完全恢复。
当Builders看到大火焚毁了西部的房屋,包括一些全国最为昂贵的房屋时,他预计这些已经紧张的资源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我肯定会出现某种压力——尤其是原材料方面,”Judd称,“这将给原材料市场带来大量需求,主要焦点将是洛杉矶。”
令人尤为担忧的是,如果当选总统特朗普践行他的竞选誓言——征收严厉的关税并驱逐非法移民,美国多地的重建工作可能会变得更加艰难。据估计,无证工人目前占建筑行业用工的13%,而许多建筑商依赖进口钢材、木材和其他材料,这些材料可能很快会变得更加昂贵。
而此举反倒可能令洛杉矶受益。Soni表示,大规模的移民驱逐潮可能会吸引更多的无证工人来到洛杉矶,因为他们可能会觉得在加州这样传统上庇护移民的州工作会更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加州立法者也正在试图取消建设缓冲期。州长加文·纽森(Gavin Newsom)上周日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暂停重建被火灾损坏和摧毁的房屋的部分环境评估。一天后,洛杉矶市长凯伦·巴斯(Karen Bass)也发布了自己的行政命令,以加快重建的许可审批和检查。
鉴于洛杉矶计划于2026年举办世界杯,并于2028年举办夏季奥运会,当地立法者正希望尽可能多的重建工作能够同时进行。
“如果立法者放宽房屋建筑许可要求,那么我预计会有更多的承包商加入竞争,利用放松管制的机会,”Resilience Force的Soni表示,“这将严重加剧劳动力短缺。”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