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IPO市场现撤退潮,审核趋严助力扩容提质
AI导读:
近期北交所IPO市场出现撤退潮,多家公司宣布终止上市计划。分析师指出,新“国九条”导致审核周期延长,有利于提升新股质量。同时,沪深板块上市门槛上调有助于北交所吸引更多优质公司上市。
日前,腾茂科技与智达科技相继宣布终止在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交所)的上市计划。自4月份以来,已有8家公司公开宣布放弃北交所IPO,这一数字高于3月份的5家。截至当前,年内已有31家公司从北交所上市排队中撤出。
申万宏源专精特新首席分析师刘靖指出,新“国九条”的出台强调了严格把控发行上市准入关,通过扩大现场检查覆盖面及压实相关主体责任,预计将导致在审企业的撤否率和审核周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刘靖预测,在北交所定位标准发布后,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将大量撤回申请,同时在新规的磨合期间,审核周期也将延长。这些变化总体上有利于提升今年下半年新股的质量。
本周,腾茂科技与智达科技成为最新两家宣布终止北交所上市的企业。腾茂科技主要从事分子筛催化剂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原计划通过IPO募集资金1.38亿元用于年产1万吨凹凸棒吸附新材料项目建设及偿还银行借款。而智达科技则聚焦于智慧出行整体解决方案,原计划募集资金3.56亿元用于多个智慧交通研发中心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除腾茂科技与智达科技外,4月份还有快达农化、捷创新材、中崎股份、梦天门、太川股份和鹏业软件等6家公司也宣布终止北交所IPO。鹏业软件是国内较早为住建行业提供信息化产品及服务的企业之一,原计划募集资金1.25亿元用于软件升级与研发等多个项目。
统计显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北交所撤否率显著上升,过会企业的审核周期逐渐延长。截至4月16日,2024年共有5家公司成功获得注册批文,这些公司2023年的平均归母净利润为6814万元,高于北交所总体的平均值和中值。刘靖表示,尽管提交注册到注册成功的平均天数保持稳定,但注册时长超过1个月的公司数量正在增加,预示着注册标准已有所提升。
新“国九条”还提到“从严监管分拆上市”,可能对北交所对上市公司子公司的审核产生影响。刘靖建议关注分拆子公司的业务独立性、关联交易占比等审核维度。同时,沪深北交易所在“国九条”指引下发布了各板块的《股票上市规则(修订稿)》,其中提高了主板和创业板的上市财务指标门槛,但维持了科创板和北交所的上市财务指标门槛不变。此举旨在吸引更多优质公司选择北交所上市。
浙商证券认为,北交所审核趋严的现象已经显现,这有助于优化北交所上市公司质量,吸引多元增量资金进入北交所市场。随着沪深板块上市门槛的上调,北交所将吸引更多潜在优质公司。事实上,自2024年年初至4月12日,已有76家企业进入北交所上市辅导阶段,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的29家。
此外,本周还有10家上市申请已获北交所受理的企业更新了审核状态,均已进入问询阶段。中信建投表示,新《国九条》下北交所服务中小企业、培育企业成长的板块定位进一步明确,预计将有更多公司选择北交所上市,同时退市制度的优化也将提升北交所标的的数量和质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