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资创投基金正在密集落地,多家央企及地方国资共同设立国新创投基金,首期规模达100亿元。此举旨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国家层面也加大了对国资创投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和创新资源投向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

国资创投基金正迎来密集落地的新阶段。1月18日,中国国新携手多家中央企业及地方国资,在北京隆重举行国新创投基金合作签约仪式。据悉,国新创投基金首期规模高达100亿元,并规划在杭州、湖南、西安等地启动一系列子基金。

创业投资作为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正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去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政策措施,明确支持中央企业设立创业投资基金,聚焦早期、小型、长期及硬科技企业。随后,中国诚通等央企积极响应,组建了总规模达300亿元的诚通科创投资基金,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等也设立了首期15亿元的国兵向新发展基金。

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戴希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前瞻规划和政策引导,推动更多增量资金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充分发挥战新产业基金和央企创投基金的作用,扮演好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的角色。

百亿基金引领科技创新新篇章

国新创投基金的出资合作单位包括中国五矿、中国钢研、中国建材等多家知名企业,基金存续期为15年。通过母子基金放大模式,该基金将围绕国家需求、创新需求及基金能力,坚持投资早期、小型、长期及硬科技企业,为科技强国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培育贡献力量。

中国国新董事长徐思伟指出,国新创投基金将以签约启航为契机,通过市场化投资方式,发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战略资本的作用,聚焦科技属性、技术价值和新兴领域,投资布局一批优质早期硬科技项目,为被投企业提供全方位赋能服务,助力科技创新生态建设。

作为母基金出资人代表,中国电气装备总会计师、董事会秘书徐鸿表示,此次与中国国新共同发起设立的国新创投基金,将面向中央企业创新需求,支持中央企业强链补链,与中国电气装备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中国电气装备将全力支持国新创投基金尽快落地并发挥效能。

央地合作成为此类基金的一大亮点。浙江省杭州市政府副秘书长王栋表示,国新创投基金在杭州注册设立,是双方深化央地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杭州正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希望双方共同发挥各自优势,打造更有担当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战略资本,持续提升现代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

作为中国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两家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央企之一,中国国新已累计投资项目超290个,金额近1200亿元。其中,国新基金在9大战新产业和6大未来产业领域的累计投资金额超560亿元,实现了对战新产业的全覆盖。

中国国新表示,将按照国资委部署,持续加大对战新产业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提高领投比例,吸引和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和创新资源投向以国资央企为主的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实现国有资本“二次放大”。同时,与央企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推动战新产业发展。

政策助力国资创投蓬勃发展

近年来,中央企业围绕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有序开展基金投资业务,充分利用基金优势,通过有效投资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以来,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大了对国资创投的政策支持力度。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要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和容错免责机制,并探索对国资创业投资机构按照整个基金生命周期进行考核。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要完善国有资金出资、考核、容错、退出等相关政策措施。

国资委表示,将着眼新技术、新领域和新赛道布局,优化出资人政策供给,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引导中央企业用好创业投资基金这一市场化工具,打造适应创新发展要求的产业投融资体系。同时,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政策措施,加大创新资本投入,募集更多资金投向硬科技。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指出,与传统产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研发和创新过程中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央企需要实施差异化、长周期的考核评价和中长期激励机制,细化尽职免责和容错机制,算好全局账和长远账。

国资委表示,下一步将与相关部门合作,指导中央企业有序规范推进创业投资基金设立运作,建立创业投资与创新项目对接机制,推动国有资本加大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布局。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内容有所增改,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