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春节后A股IPO审核持续收紧,上会家数同比大降八成,但科技型企业上市有望获支持,证监会发布多项措施提升审核效率和透明度。

  春节过后,A股市场IPO审核进入了一个相对静默的阶段,已连续两个半月未有新的IPO公司接受上市委的审议。据权威数据统计,今年IPO上会家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降幅高达八成。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IPO市场的准入门槛就被逐步提高,审核愈发严格。今年至今,仅有25家IPO企业成功上会,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超过了110家,上会家数同比大幅下降约八成。这一趋势反映出IPO市场的收紧态势。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三大交易所的上市委会议已经有两个半月没有安排新的IPO企业上会,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IPO审核收紧的预期。

  在已经上会的25家IPO公司中,有2家企业在上会前夕被取消了审核资格,另有1家公司被否决。过会的公司共有22家,占比相对较低。

  被否决的IPO公司胜华波,因其未能充分说明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财务报表未能公允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被认为不符合主板上市的相关规定。

  IPO市场的收紧态势还可以从巨无霸企业先正达终止IPO的事件中看出。3月29日,上交所发布公告称,因先正达及其保荐人撤回了发行上市申请,上交所已终止其IPO审核。

  监管层对于IPO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高度关注。日前,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明确提出严禁以“圈钱”为目的盲目谋求上市、过度融资,同时严审“伪科技”、突击冲业绩等问题。对于财务造假、虚假陈述、粉饰包装等违法行为,将依法进行严肃追责。

  此外,证监会还发布了《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旨在科学合理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提升审核效率和透明度,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

  多位投行人士表示,这一举措意味着未来符合上市条件的科技型企业有望更多地登陆科创板和创业板。同时,他们也认为,虽然IPO市场的审核将继续保持严格态势,但具备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的硬科技公司仍将逐步登陆资本市场。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深圳商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