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河南科学家与企业家的合作趋势显著,通过科研与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以及政策与机制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为河南省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大河财立方评论员 徐兵 吴春波

在河南省,科学家与企业家的携手合作趋势日益显著,这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更预示着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

2025年河南两会期间,河南省人大代表、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聂毅的一番言论引起了广泛关注。他强调:“科研和产业协同要从接力赛变为牵手行。”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当前科研与产业合作的新模式。

在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乙二醇这一原本不起眼的化工原料,经过科研团队的攻关,成功转型为新能源电池的核心材料,实现了从传统大宗商品到市场紧俏货的华丽转身。同时,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技术的诞生,也极大地推动了路桥施工的环保化和高效化。

科学家与企业家的每一次握手,都孕育着新的生产力。这些生动的案例背后,是科技与市场的深度碰撞,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紧密融合。它们共同见证了河南省在科研与产业协作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效。

科研与产业协作模式的转变,是河南省科技创新的重要一环。传统的化工领域,乙二醇因附加值低而难以摆脱“薄利多销”的困境。然而,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深入调研,发现了乙二醇在新能源储能电池领域的巨大潜力。经过数百次的实验,团队成功研发出高纯度电解液溶剂,将乙二醇从传统化工原料转变为新能源电池的核心材料。这一技术不仅为河南能源开辟了新的利润空间,更将乙二醇推向了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链,实现了市场价值的最大化。

聂毅指出,产学研要由“接力研发”向“协同攻关”模式转变。如今,“产业立题、企业出题、人才答题、科技解题”的协同机制正在河南省展现出显著成效。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更推动了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创新平台的建设,为河南省的科研与产业协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郑州航空港区的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河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四批成果转化发布会传来喜讯,45项科研项目成果转化总金额超过1.47亿元。同时,郑州大学在承担企业需求的科研经费和成果转化收入方面也取得了显著增长。

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显示,全省已建成多家国家级科研平台、省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产业研究院,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759亿元。这些创新平台的建设,为河南省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政策与机制的创新,是河南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河南省不断优化科技生态环境,从制度上为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破除障碍。例如,“先免费试用、后付费转化”的政策试点,大大降低了企业在采用新技术时的风险,提升了技术转化的成功率。

河南省还通过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形成了以科技园区为核心的“孵化-研发-应用”闭环。在郑州高新区,“实验室+产业化公司”的模式已经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标杆案例。此外,河南省还通过“揭榜挂帅”和“PI制”等创新机制,集中力量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了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

科学家与企业家的每一次握手,都是河南省科技创新的新起点。从新技术到新成果,从实验室到大市场,河南省正用实际行动证明创新的力量无处不在。它不仅解决了当下的问题,更为未来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这是河南省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探索与答案,也是河南省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

科研与产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