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截至5月19日,今年以来已有144家公司IPO终止,远超去年同期。监管部门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IPO市场生态持续优化,机构更倾向于推荐科技属性强的高质量项目。同时,IPO监管将持续加码,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截至5月19日,今年以来已有144家公司IPO终止(撤回),远超去年同期,IPO审核通过率、首发募资金额均有所下降,发行节奏明显放缓。这标志着监管部门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阶段性收紧IPO节奏。

市场人士指出,监管部门严格把控IPO准入关,新股发行市场生态持续优化。具体表现为IPO超募现象减少,机构更倾向于推荐科技属性强的高质量项目。这一趋势倒逼拟上市企业和中介机构提升申报质量。

深交所上市委5月16日召开会议,暂缓马可波罗首发上市申请,备受市场关注。此次暂缓审议体现了交易所对新“国九条”和配套政策文件的认真落实,以及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坚定决心。

随着监管趋严,IPO市场生态不断优化。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9日,今年以来沪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分别有47家、21家、38家和38家公司IPO终止(撤回)。同时,IPO超募现象难觅,今年上市的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监管部门近期加大发行承销监管力度,整治高价超募、抱团压价等市场乱象,提升了中小投资者的获得感。此外,证监会发布实施《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10号》,对发行人提出诸多新要求,包括强化“关键少数”与投资者共担风险的意识等。

从监管部门释放的政策信号看,IPO监管将持续加码。一方面,强化拟上市企业行为约束;另一方面,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监管部门明确将大幅提高现场检查比例、扩大覆盖面,严惩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行为。

市场人士提醒,首发企业应树立诚信意识、自律意识,中介机构也要勤勉尽责,共同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