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轧花厂静待新棉上市,市场不确定性增多
AI导读:
新疆地区新季籽棉采摘延迟,轧花厂集体静默,市场不确定性增多。疫情、全球经济形势等因素导致棉花行业承压,轧花厂收购变得更加理性,预计新棉收购工作将稳定运行。
去年,北疆地区的轧花厂大多在9月17日开始收购新产籽棉,南疆地区则在9月26日启动。然而,今年随着秋分节气的到来,全疆的轧花厂却迟迟未动。湖南长沙市农产品交易者万跃江对此提出了疑问:“难道轧花厂真的是因为去年的教训而变得过于谨慎了吗?”
据记者了解,目前“两湖”地区及河南、河北、山东等内地棉区的新季籽棉采摘已接近尾声,但新疆地区的新季籽棉却还未开始大面积采摘。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轧花厂,选择了集体静默。轧花厂是否改掉了往年争先恐后抢购的习惯?新季籽棉市场又将迎来怎样的变化?
针对轧花厂迟迟不开机的原因,新疆石河子市一家轧花厂的负责人表示,这确实与去年抢购亏损有关,今年大部分厂家收购变得更加理性。此外,市场出现的偶发因素,如部分地区疫情反复导致工人流动受限、部分轧花厂资金未到位、以及为了配合疫情防控等,都使得轧花厂未能按计划开机。新产籽棉即将大量上市,轧花厂更愿意等待时机,确保安全后再进行收购。
业内人士透露,相关机构对新产籽棉的收购工作十分重视,已作出合理安排,金融机构也大力支持轧花厂敞开收购。预计今年新产籽棉的收购工作将稳定运行,轧花厂也将理性收购。同时,金融机构对收购资金的管理与要求将更加严格,有利于收购价格的稳定。
然而,新棉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却在增多。中国棉花协会发布的最新形势月报显示,自2021/2022年度以来,受疫情、俄乌冲突、美元加息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棉花行业承压运行,纺织市场低迷,消费量下降,库存增加。进入2022/2023年度,由于内外因素影响,上年度棉花销售不畅导致库存较大,新棉收购趋于谨慎;纺织企业订单不及预期,产业链整体偏弱运行。
中国棉花协会预计,2022/2023年度国内棉花市场大概率延续“需求保持低位、供应相对充裕”的态势。供应压力长期存在,而需求短期恢复缓慢。同时,全球经济运行态势不明,能源危机等也将对棉市造成不利影响。
面对这样的市场态势,轧花厂的收购变得更加理性。中国棉花协会在全国棉花形势分析会上也发出了倡议,建议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强化经营风险意识,理性制定收购策略。从当前新疆个别地区的新产籽棉轧花厂开秤价看,新产籽棉收购价低开平走或低开低走的概率较大。专业人士表示,在当前贷款难、流动资金难筹等情况下,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较大。市场各方对当前态势有明确认识,稳定经营成为重中之重。
(图片及数据来源:期货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