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渤海证券因财务顾问业务涉嫌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IPO之路或再添变数。公司表示将积极配合调查,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此次立案对渤海证券的差异化业务布局和IPO进程带来挑战。

  券商行业正迎来一场“严监管风暴”。

  近日,渤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证券”)发布公告,称其已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在财务顾问业务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证监会决定对渤海证券进行立案调查。这一消息立即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渤海证券的IPO之路已经历多年筹备,目前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的发行审核信息显示,其IPO申请已被受理,且已进入“已问询”阶段。然而,此次立案调查无疑为渤海证券的IPO之路增添了新的变数。

  渤海证券在公告中表示:“目前公司的经营情况正常,该事件对公司偿债能力无不利影响。公司将积极配合证监会的相关工作,并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然而,由于调查期间需要保持静默,渤海证券未能就立案的具体细节和影响给予回应。

  据《立案告知书》内容显示,渤海证券的立案调查与其在财务顾问业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有关。尽管公告并未明确具体的违法违规项目和内容,但渤海证券的财务顾问业务已经受到了市场的密切关注。

  渤海证券的财务顾问业务主要包括提供各类融资、财务安排、兼并收购、资产重组等方面的分析、咨询、策划等顾问服务,以及新三板推荐挂牌及持续督导等相关业务。从业务收入情况来看,渤海证券在投行细分条线中,财务顾问业务的收入弹性较大。2023年和2022年,渤海证券的财务顾问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分别达到了1.1亿元和1.11亿元,远超同期的证券承销和保荐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渤海证券的这一业务表现并非行业普遍现象。相较于同行业可比券商,渤海证券的投行业务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化布局。这种差异化布局使得渤海证券在投行营收占比和营业利润占比上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然而,此次立案调查无疑对渤海证券的特色业务布局产生了质疑。尽管市场上债券回售、转售业务的“可操作空间”并不大,且相关严重违法违规案例并不多见,但渤海证券仍需要面对此次立案调查带来的潜在风险。

  渤海证券的IPO之路已经历了七年的长跑。从2016年与光大证券签订上市辅导协议开始,渤海证券经历了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的整改和完善、董监高培训等诸多工作。然而,此次立案调查可能会使得渤海证券的IPO之路再次受阻。

  根据相关规定和全面注册制以来的相关案例,拟IPO企业在报告期内遭遇立案调查可能会导致企业上市进程受阻。渤海证券的IPO进程可能会因此暂停或中止。若调查结果显示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情节并遭到从重处罚,渤海证券的IPO将受到较大影响。

  此外,IPO之路的波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渤海证券的发展速度。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渤海证券的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差距。在此背景下,渤海证券如何补充资本、谋求发展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作为天津市国资委实际控制、天津市泰达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重要金融资产,渤海证券在天津市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与改革开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IPO受阻无疑为渤海证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面对这一挑战,渤海证券需要思考如何在有限的资金支持下谋求发展。同时,作为已经完成上市辅导、有着较好公司治理的中小券商,渤海证券还需要思考如何利用有限的“弹药供给”在激烈竞争中争取发展机会。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指出:“即便没有被立案,这些排队IPO的中小型券商在近期完成IPO的可能性也不大。未上市的券商应该多考虑在当前环境中如何争取发展。扩大自有资本可以通过股权或债权融资等方式实现。能否顺利高效利用这些渠道,更多还是取决于公司的质地。只有不断扩大差异化竞争优势,中小券商才可能有发展的空间。”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