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今日,大额MLF到期与税期叠加,资金面迎大考。市场认为短期扰动可控,政府债供给是核心因素。业内预计货币政策将延续宽松,年内或有一次降准落地。

今日,大额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与税期叠加,市场资金面迎来严峻考验。然而,市场普遍认为,尽管本月MLF到期量大及政府债券发行等因素带来短期扰动,但资金面波动总体可控。展望未来,政府债供给仍将是资金面波动的核心因素。

业内专家指出,当前政策导向已发生根本性转变,尤其是中央政府加杠杆的潜力显著增强。在货币政策方面,宽松趋势预计将持续,年内或有望迎来另一次降准措施的实施。

具体来看,本月MLF到期量庞大,市场密切关注央行的应对措施。今日,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了981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维持在1.50%。与此同时,今日还有122亿元逆回购到期,以及高达14500亿元的MLF和800亿元的国库现金定存到期。

数据显示,昨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品种下行0.9个基点至1.456%,而7天品种则上行3个基点至1.674%。此外,DR007加权平均利率上升至1.7174%,高于政策利率水平,反映出市场资金面的紧张态势。

本周全周,逆回购到期量为843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到期800亿元,MLF到期量更是高达14500亿元。由于到期规模庞大且需延迟至25日续作,市场高度关注央行将采取何种对冲措施来稳定资金面。

尽管如此,市场对于资金面波动的预期仍较为乐观。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员周茂华表示,本月MLF到期量大及政府债券发行等因素虽然带来了一定的流动性扰动,但这些都是预期内的干扰因素。他强调,央行此前已加大货币财政逆周期调节力度,通过降准、加快财政支出等多种手段呵护市场流动性,确保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

此外,央行还创新性地创设了国债买卖、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等工具,使得流动性管理更加精细化。周茂华指出,这些措施有效缓解了市场资金面的压力。

展望未来,华西证券分析师肖金川认为,政府债供给将是资金面波动的核心因素。他预计,随着人大常委会的召开,年内政府债供给压力已基本明确。如果按照上限2万亿规模测算,11-12月政府债累计净发行规模或在3万亿元左右,虽然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但仍在市场可承受范围之内。

结合最新发布的宏观数据,市场对于年内降准的预期愈发强烈。有观点认为,11月内或有一次降准落地,而明年上半年则可能迎来降息措施。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和天风固收首席分析师孙彬彬均持类似观点,认为当前政策底层逻辑已转变,货币宽松趋势将持续。

周茂华也指出,考虑到国内低物价环境、海外政策转向等因素,国内降息、降准等常规政策空间充足。他预计,央行可能会进一步出台降准等工具来平稳市场流动性、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和净息差。

(文章来源:财联社,图片及链接信息保留原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