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A股市场持续震荡回调,众多基金公司宣布进行自购,多位基金经理个人购买自家产品,以提振市场信心。业内人士认为,自购是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的重要举措。

近日,A股市场经历了持续的震荡回调,导致众多基金的净值出现了显著回撤。面对市场情绪的低迷,众多基金公司纷纷采取行动,宣布进行自购,多位基金经理更是亲自购买自家产品,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市场的信心。

5月30日,南方基金发布了一则重要公告,公告显示,基于对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坚定信心,南方基金旗下的四位基金经理——王博、骆帅、张延闽、李锦文,各自申购了所管理的基金产品100万元。

同样在5月30日,另一家头部基金公司汇添富也发布了公告,宣布基金经理徐志华将在基金第二个开放期内出资100万元申购基金,体现了与广大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

此外,湘财基金也于日前宣布,公司将于5月26日起的两个交易日内申购旗下湘财长源股票A类份额1000万元,进一步彰显了其对市场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自购行为在市场低迷期已成为一种常见操作。回顾去年10月,当市场同样经历震荡回调时,公募基金行业就曾掀起一股自购热潮,当时有多达14家公募基金公司在同一天宣布将运用公司固有资金自购旗下产品,合计出资自购金额超过15亿元。与去年相比,此番自购潮更多地表现为基金经理个人“自掏腰包”购买基金。

除了南方基金的四位基金经理外,在今年3月的市场回调中,中庚基金也采取了基金经理自购模式,知名基金经理丘栋荣认购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期混合不低于1500万元,陈涛、曹庆分别认购中庚价值先锋股票不低于500万元、不低于200万元。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无疑向市场释放了积极的信号。

在业内人士看来,自购行为往往是提振市场信心的重要举措。基金公司通过实际行动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同时在行情不佳时进行自购,也不排除是一种“抄底”的策略。那么,头部公募基金公司如何看待当前市场的回调原因以及后市走向呢?

南方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唐小东认为,自3月份以来,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少数板块快速上涨,导致整体行业结构分化达到极端水平。在市场缺乏增量资金的背景下,这种极致分化的涨跌互现很难长期持续,最终往往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震荡调整来消化结构的极端分化。然而,唐小东强调,本轮市场的下跌并未超出震荡市的调整范畴,而是呈现出分化下跌的调整特征,并非系统下跌的熊市特征。展望未来,他战略性看好市场的观点不变,并指出只要交易性指标回落到底部水平,即可判断调整结束,进而构成新一轮的买入时点。对于中长期投资者而言,已经可以考虑左侧布局。

招商基金则认为,5月的高频数据延续了经济弱势的预期,同时人民币汇率近期有所承压,叠加外资的周度净流出,这些因素共同压制了A股的表现。展望未来,他们将继续关注“泛复苏链”的投资机会,其中相对更看好电力和交运板块;同时,“泛数字链”或继续演绎高位分化,需关注具有收入锚、技术锚和受益产业政策支持的公司;此外,传统赛道股、周期股等也值得继续关注其低吸机会,重点关注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半导体、基本金属等板块。

博时基金则指出,人民币贬值对A股和港股构成利空,短期内A股的胜率依然偏低,因此需要耐心等待A股情绪周期性下行后的筑底回升买点。在风格上,他们建议适当从大盘价值向小盘成长均衡配置。在结构上,一方面要重视相对溢价率处于历史低位的港股中字头;另一方面,盈利周期反转的火电和面板均具备稀缺属性,也值得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