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市险企半年报显示,寿险板块表现强劲,保费同比增长显著。银保渠道成为推动险企规模与价值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时,险企在资产配置方面面临挑战与机遇,需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以应对长期利率下行影响。

近日,随着各大上市保险企业上半年业绩报告的陆续披露,寿险板块的强劲表现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据统计,太平人寿与人保寿险上半年保费同比增长均达到9.4%,而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及中国太保的保费增长率分别为8.7%、6.9%、5.1%和4.0%。这六家上市寿险公司合计保费同比增长7.2%,显示出寿险市场在年初以来持续回升的良好态势。业内专家指出,寿险产品预定利率的下调有效刺激了市场需求,为今年上半年人身险市场的上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银保渠道成为推动上市险企规模与价值增长的重要引擎。从规模上看,平安寿险及健康险银保渠道的保费增幅高达61.7%,实现保费收入268.43亿元;中国人寿银保渠道保费收入620.66亿元,同比增长45.7%;新华保险银保渠道保费收入368.3亿元,同比增长18.1%;人保寿险银保渠道原保险保费收入443.37亿元,同比增长12.9%;太保寿险银保渠道尽管增幅较去年有所回落,但仍实现了7.7%的同比增长,保费收入达到221.45亿元。这一系列数据凸显了银保渠道在保险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寿险业绩的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在经济弱复苏的预期下,居民储蓄意愿增强,对储蓄利率配置需求较高。同时,多家银行自6月起下调了银行存款挂牌利率,而3.5%预定利率的储蓄型险种即将停售,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保险产品的销售快速提升。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市场表现不佳且市场利率持续下行,消费者更加重视风险保障,从而提升了银保渠道在银行业务中的重要性。此外,监管部门对银保渠道的管理与规范有效降低了业务成本,提升了银保业务价值。

展望未来,银保渠道的成长性被普遍看好。新华保险副总裁王练文在半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尽管短期内监管政策对银保业务构成挑战,但长期来看是利好因素。太保寿险总经理蔡强则指出,我国的银保业务应逐步进入2.0时代,即银行和保险公司进行长期战略合作,以客户为中心进行整体价值创造,形成客户、银行、保险公司“三赢”的局面。共赢将成为银保渠道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石。

在寿险业务方面,价值与品质的提升得益于险企真正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半年报显示,多数险企在产品和服务方面进行了升级革新,且大多数升级都围绕健康、养老、财富三方面展开。以平安人寿为例,上半年平安寿险健康管理服务已覆盖超1600万客户,近70%的新契约客户使用了健康管理服务。此外,平安人寿还通过“保险+居家养老”模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居家养老解决方案。截至2023年6月末,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47个城市,累计超6万名客户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

人保集团则通过构建“保险+养老健康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加快构建集团统一健康管理平台,以便更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上半年,人保健康积极开展创新性业务,有效解决了部分患病人群的日常就医和失能失智困难群体的护理难题。未来,人保集团将继续优化业务结构,在回归保障本源、提升高价值业务占比上进一步加强。

在资产配置方面,险企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抱有充分信心,但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上半年,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五家险企的总投资收益合计达2588.74亿元,同比增长5.47%。尽管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多数险企投资收益承压,但中国平安仍实现了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的同比上升。面对未来,险企将继续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提升资产端久期,有效控制资产和负债久期缺口,以应对长期利率下行带来的影响。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内容有删减,以符合格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