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董责险需求升温,发展前景广阔
AI导读: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购买董责险的热情显著升温,已发布超300条相关公告。业内人士认为,董责险需求有望持续增长,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保险公司需在产品定价、保险服务等方面继续发力。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购买董事责任险(董责险)的热情显著升温。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24日,A股上市公司已发布了超过300条与购买董责险相关的公告。这些公告中透露的信息显示,上市公司计划购买的董责险责任限额跨度极大,最高可达7.5亿元,而最低也有1000万元。
董责险作为一种保障董监高在履职过程中因疏忽或不当行为被追究责任时的保险,近年来在政策推动、监管力度加强以及公司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需求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华泰财险相关负责人指出,新证券法的实施显著提升了董责险的投保率及费率,该公司长期为各行业、各板块、各地区的上市公司提供董责险保障,其中较为常见的投保保额区间在5000万元至2亿元之间。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投保董责险不仅有助于促进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充分行使职权、履行职责,降低公司治理和运营风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董监高履职的积极性,为公司提供经济保障,并有助于提升公司声誉和增强投资者信任。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卢鼎亮进一步强调,董责险的推广和完善对于形成更加高效和公平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董责险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上市公司治理意识的提高,董责险的需求有望进一步增长。特别是今年4月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为独立董事投保董责险,这进一步为董责险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如何在产品定价、保险服务以及加强相关方合作等方面继续发力,以促进董责险更好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卢鼎亮指出,由于目前我国董责险的赔偿案例较少,缺乏历史经验数据,保险公司难以把握准确的精算模型和费率。因此,如何合理定价以发挥董责险的激励约束机制作用,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华泰财险相关负责人则认为,在积极拓展董责险业务的同时,保险公司需要有效筛选风险、拟定恰当的费率条件,并在理赔处理全过程中保持积极有效的应对。此外,也有业内人士建议险企加强与律师事务所、审计顾问、公关顾问、舆情顾问等外部机构的合作,以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协助上市公司完善风险管控机制,推动董责险业务实现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上市公司对董责险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董责险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然而,保险公司也需要在产品定价、保险服务以及加强相关方合作等方面不断努力,以应对市场挑战并抓住发展机遇。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