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后的市场分析与中小主体转型策略
AI导读:
本文分析了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后市场的变化,指出保险作为防御性资产的比较优势仍在。同时,文章还探讨了中小主体在保险市场3.0时代的转型策略,建议以竞争中立政策促进中小主体的发展。
华夏时报记者卢梦雪、冉学东北京报道
7月末,我国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正式从3.5%调整至3.0%,标志着保险市场正式迈入3.0时代。在这一变革背景下,保险产品如何在众多理财产品中保持吸引力,以及新产品销售业绩的表现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9月26日,以“重构增长新逻辑”为主题的2023第六届华夏时报保险科技论坛在北京盛大召开。会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负责人朱俊生就保险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尽管预定利率下调,但保险作为防御性资产的比较优势依然显著。
在“3.0时代中小主体转型与发展”的主题演讲中,朱俊生详细阐述了预定利率调整对行业的影响。他表示,预定利率从3.5%下调至3.0%,虽然短期内影响了客户收益和产品销售,但从中长期来看,有助于降低行业负债成本,为新兴主体的发展提供契机。然而,他也强调,当前监管政策的差异化不足,政策竞争的中立性有待提升,未来应以差异化监管或竞争中立的政策来促进中小主体的转型。
朱俊生进一步指出,自8月份以来,保险产品业绩出现了显著下滑。这主要是由于预定利率下调后,客户收益收窄,产品背后的销售逻辑也发生了变化。但从中期来看,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金融市场收益率下行的大背景下,保险的确定性保障优势仍然是家庭和居民资产配置中的重要选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全球经济增长展望显示,全球经济增速正在放缓。为应对通胀,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采取货币紧缩政策,不确定性和对衰退的担忧在增加。在中国,经济增长也面临压力,二季度GDP恢复速度有所放缓。在此背景下,股市波动剧烈,基金收益大幅波动,银行理财投资者整体风格更趋保守,存款利率降息成为大趋势,大额存单抢购热潮不断。
朱俊生表示,我国家庭的资产配置以储蓄为主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防御性存款的意愿在继续增强。如何将短期储蓄部分转化为长期保险资产,特别是与养老相关的资产,是中国家庭资产未来优化配置的一个方向。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家庭资产的稳健性,也将促进未来一些新兴保险主体的成长。
此外,朱俊生还谈到了当前中小主体发展新兴业务的监管政策问题。他指出,一些创新业务对中小主体存在不公平性,应以竞争中立的政策来促进中小主体的转型。他建议优化与偿付能力相关的监管规则,降低人为提高的经营门槛,为新兴市场主体的发展和转型提供公平的环境。
总体而言,朱俊生认为,从中期来看,负债成本的下降并没有完全削弱保险业的优势。在不确定的背景下,保险的优势依然明显。从长期来看,负债成本的下降有助于修复保险行业的长期资本和利润,有利于行业的长期稳健发展。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