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6月伊始,资本市场迎来IPO终止潮,年内已有177家公司终止IPO,占比超去年全年的七成。创业板IPO终止数量最多,券商撤否单量居高不下,其中中信证券、中金公司、海通证券撤单数量领先。提高上市门槛旨在优化股票供给端,促进A股健康发展。

6月伊始,资本市场迎来一波IPO终止潮,百佳年代、中智股份、金标股份、德和科技及美康股份5家公司相继宣布终止IPO进程。其中,前四家拟上市主板,美康股份则瞄准创业板。这五家公司的保荐机构分别是华泰联合证券、中信证券、东方证券、民生证券和东兴证券。

记者尝试联系上述公司了解详情,但遭遇不同程度的回应障碍。美康股份电话未接通,中智股份则无人应答;德和科技与百佳年代婉拒采访;金标股份虽承诺转达问题,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据Wind数据,截至6月4日11时,年内已有177家公司IPO终止,逼近去年全年的220多家,终止数量已超去年全年的七成。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指出,IPO审核趋严,部分企业因短期上市无望而选择撤回,旨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促进A股环境健康发展。

从板块分布看,创业板IPO终止数量最多,达到46家,占比超四分之一。其中,潍柴雷沃和歌尔微两家公司拟募集资金额分别高达50亿元和31.91亿元,但因各种原因均无缘创业板上市。

北交所IPO终止数量亦不容小觑,年内已有40家公司终止IPO,但拟募资金额普遍较低,多在5亿元以下。相比之下,中崎股份的拟募资金额最小,仅为7249.8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177家终止IPO的公司中,仅胜华波一家因审核不通过而终止。该公司因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客户收入、关联方交易及应收账款与现金流等问题被上交所上市审核中心重点关注,最终未能通过审核。

此外,部分已过会企业也选择撤单,如景创科技和六淳科技,两家公司均于2021年6月获受理,并于今年5月终止IPO。盘和林认为,这可能是企业基于现实状况做出的决定。

在IPO终止潮中,券商撤否单量亦居高不下。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和海通证券的IPO撤单数量分别高达19家、15家和12家。其中,海通证券因保荐的科利德科创板IPO项目信息披露不准确被上交所通报批评。

与龙头券商相比,中小券商IPO保荐业务承压更大。截至发稿,年内IPO撤否率在50%以上的券商有18家,撤否率达100%的券商有10家,如太平洋证券、九州证券等。

盘和林认为,提高上市门槛旨在优化股票供给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增强投资人信心。未来,应实现上市与退市的动态平衡,保持成长期公司的引入,同时引导衰退期公司退出市场。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