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5月15日投资者保护日,证监会主席誓言阻挡造假者,但A股市场在制度层面仍有待加强。据统计,今年4月底已有24家公司确定退市,造假案例频发,投资者权益受损。央媒呼吁让“失信者出局”,保障股市健康发展。

5月15日,我国迎来了第六个投资者保护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发表讲话,誓言坚决把造假者挡在市场门外,并以更严格的制度清退“僵尸企业”,此举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然而,广大股民深知,仅仅阻挡造假者还远远不够,A股市场在制度层面仍有待加强。

据统计,今年4月底年报和一季报披露结束后,沪深股市已有24家公司确定退市,其中交易类公司有13家,财务类公司有9家,重大违法类公司有2家,还有66家公司被ST或*ST。此外,又有两家公司股价跌至1元以下,面临退市风险。同时,7家未能如期披露年报的公司也面临退市或风险警示的命运。

长期以来,A股市场欺诈造假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例如,“新野纺织”(现名“*ST新纺”)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累计虚增营收57.08亿元,虚增利润23.93亿元,直到更换审计机构后才被发现。尽管该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罚款4250万元,但虚增的金额与罚款相比,显然微不足道。

类似的案例还有“*ST美尚”(曾用名“美尚生态”),该公司从2012年到2019年连续8年虚增净利润4.57亿元,包括招股说明书、募集说明书等文件均存在造假行为。尽管监管部门对公司实控人王迎燕等人处以罚款,并实施证券市场终身禁入,但投资者的损失却难以挽回。

此外,“*ST中利”也因5年虚增收入近80亿元被罚款3000万元,其中实控人王柏兴被罚1500万元,并实施证券市场终身禁入。而普利制药则因未完成财务信息自查而“难产”年报,其净利润超过4亿元,若存在重大问题,投资人将难以逃脱损失。

这些案例表明,没有赔偿的造假退市只会纵容造假行为。央媒也发文呼吁让“失信者出局”以维护股市健康发展。然而,笔者认为,只有让投资者的权益保护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保住“市场之本”。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大处罚力度,确保投资者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图片来源:金融投资报,本文图片均为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