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分析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二季度和上半年GDP增长数据,探讨了经济增速回落的原因及未来展望。同时,文章还关注了央行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政策、消费提振措施以及资本市场表现。最后,提出了坚持价值投资理念的建议。

杨德龙 | 立方大家谈专栏作者

今日,国家统计局正式揭晓了二季度及上半年GDP增长数据。数据显示,我国二季度GDP同比增长4.7%,相较于一季度5.3%的增长率有所放缓,但上半年整体仍实现了5.0%的同比增长,顺利达成年初预设目标。统计局强调,应以全面辩证的视角审视当前经济形势,既要正视短期波动带来的挑战,更要把握长期发展的积极态势。

二季度经济增速的小幅回落,主要归因于极端天气、雨涝灾害等短期因素,同时也折射出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国内需求不足等困难和挑战。未来,如何有效拉动需求增长,将成为推动经济回升的关键。尽管面临短期挑战,但我国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依然稳固。

在二季度,央行推出了“四支箭”政策组合,旨在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多地也相继取消了限购等行政性限制措施。尽管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稳增长始终是政策的重要导向。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5.4%,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超过城镇居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服务消费增长势头良好。因此,提振消费对于经济复苏至关重要。

去年,消费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80%。今年,政府将继续采取多种措施提振居民收入,包括鼓励企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居民工资性收入,以及通过稳定楼市和股市来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从而产生财富效应,推动消费复苏。预计下半年,随着多重政策的逐步落地,我国经济增速有望回升,全年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较为确定。

近期,我国资本市场在经济增速短期波动的影响下,也经历了一定程度的震荡调整。特别是大盘跌破3000点整数关口后,市场出现了震荡整理的态势,多空分歧持续存在。然而,周一沪深两市呈现出反复震荡的走势,延续了上周市场的震荡反弹趋势。上周,资本市场迎来了两大利好政策:一是转融通融券做空业务被暂停,存量转融券也将在9月30日前了结,这减少了市场的做空力量;二是监管层表示将加大对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的监管力度。这两项措施有力地提振了市场信心。

当前市场并不缺钱,而是缺乏信心。在跌破3000点后,市场成交量萎缩近半,显示出投资者信心的不足。因此,政策面需要出台更多支持做多力量的政策。虽然市场的下行并非完全由转融券做空和高频交易导致,但这两项措施的实施释放出了积极信号,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

从根本上看,提振资本市场表现还需在经济层面出台更多有力措施,包括提振投资增速和消费增长,从而推动上市公司盈利和估值的回升。今年,出口、投资和消费这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都需发力。在出口方面,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等新兴产业保持了快速增长;在投资方面,由于地方政府资金来源受限,特别是土地财政受到挑战,一些基建投资增速下降。但中央通过发行超长期国债来建设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将极大提振经济并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周末,我亲身体验了刚刚开通的深中通道——世界上最长的大桥之一,其壮观程度令人叹为观止。这标志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未来,通过发行超长期国债加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仅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振经济增长,还能改善我国的基础设施条件。

在提振消费方面,同样需要发力。根本之策在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包括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居民收入提升后,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将相应增强,这对资本市场也将产生正面支持作用。当前市场仍处于反复震荡探底阶段,保持信心和耐心至关重要。建议投资者坚持价值投资理念,从中长期角度布局被低估的优质资产。

我与多位在A股市场长期投资成功的投资者交流后发现,他们的成功共性在于长期持有优质公司股票,或在市场泡沫时敢于减仓甚至空仓,而在市场恐慌时敢于逢低布局。这与我一直倡导的中国特色价值投资理念不谋而合。价值投资不仅适用于美股市场,同样适用于A股市场。尽管A股市场波动较大、散户投资者众多,但过去30年证明,优质公司能够穿越经济周期和盈亏周期,为投资者带来长期回报。特别是在市场恐慌性抛售时,保持信心和耐心、果断逢低布局优质公司股票是获取超额收益的关键。

(图片描述)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