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多位业绩不佳的基金经理选择转岗或离职,引发行业讨论。基金经理优胜劣汰是行业规律,但基金管理人需谨记信义义务,避免抱团投资,同时基金管理费收取应与基民投资利益挂钩,以重建行业信任。

近日,基金行业内发生了一系列人事变动,多位业绩表现不佳的基金经理或选择在公司内部转岗,或最终离职。这一系列变动引发了业界对于基金经理优胜劣汰机制的深入讨论,笔者认为,这正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

回顾前几年,基金发行市场异常火爆,大批新生代基金经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操作手法激进,热衷于追逐市场热点和赛道,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迁,潮水退去后,一些基金经理的真实投资能力暴露无遗。在任职短短一两年时间内,部分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亏损幅度高达四五成,这样的业绩显然难以接受。面对这一现状,一些业绩惨淡的基金经理选择卸任部分产品,转而管理较小规模的基金,有的则转任公司研究员等其他岗位,更有甚者选择了离职。

基金管理行业是一个对综合素质要求极高的领域,即便智商再高,若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市场历练,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没有对投资标的内在价值的深刻洞察,以及坚守价值投资的初心和对基民的信义责任感,都很难在这个行业中立足。因此,基金公司必须及时评估基金经理的投资业绩,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管理规模。让那些水平高的基金经理管理更多的基金份额,同时降低那些水平低下的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甚至将其转岗或辞退,这是基金行业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

当然,也有个别基金经理虽然管理规模较小,但业绩表现却相当不错。然而,他们为了追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选择离职并在新的岗位上施展抱负。这种情况虽然不多见,但也属于人才优化配置的一种表现。

目前,我国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已高达30万亿元,但其中货币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规模合计约20万亿元,主动权益类基金占比仍然偏低。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金份额投资者对公募基金管理人主动权益投资水平的信任度仍有待提升。对此,笔者认为,公募基金行业以及基金经理都应进行深刻反思,及时回应市场关切,以挽回市场信任。

具体而言,基金管理人应谨记信义义务,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职责。在此基础上,一些专家还强调公募管理人等负有信义义务,包括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基金经理在履行职责时,应将自身利益置于投资人利益之下,避免任何可能损害投资人利益的行为。然而,一些基金经理却无视个股过高估值,盲目追逐题材概念和赛道,将基金资产置于高风险之中,这种行为显然有违忠实义务或信义义务。

此外,基金管理人还应避免抱团投资。抱团投资问题的本质或许还是基金管理人缺乏投研核心能力。一些基金管理人采取拿来主义,盲目跟随其他管理人投资某只股票,这种做法不仅缺乏自主分析能力,还容易引发市场风险甚至金融风险。因此,基金管理人应坚持自主分析、自主投资,防止抱团行为的发生。

最后,基金管理费收取应与基民投资利益挂钩。此前,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费率虽然有所降低,但旱涝保收的模式基本未变。为了提升基民的获得感,笔者建议对基金管理费收取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例如,可以规定当基金累计净值低于1.00元时,暂停收取管理费。同时,基金管理费不再每日计提,而是在基民赎回基金或对基金进行清算时,再计算每个基民应付的管理费。如果该基民总体有投资利润,基金公司可以收取利润的一定比例作为管理费;否则,就不提取管理费。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